时间: 2025-05-02 10:10: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10:05
“橐驼”(tuó tuó)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骆驼。骆驼是一种适应沙漠环境的哺乳动物,以其能够在极端干旱条件下生存和运输重物而闻名。
在文学中,“橐驼”常被用来象征坚韧和耐力,如在古代诗词中描述边塞风光时。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直接指代骆驼这种动物。在专业领域,如生物学或动物学,它可能用于更精确的科学描述。
“橐驼”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字形和发音在历史长河中保持相对稳定。在古代文献中,如《诗经》和《左传》中已有记载。
在**文化中,橐驼常与丝绸之路和古代贸易联系在一起,象征着交流和坚韧。在伊斯兰文化中,骆驼也是重要的象征,代表着耐力和神圣。
“橐驼”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沙漠的广阔和骆驼的坚韧,带来一种孤独而又坚定的情感反应。
在旅行中,我曾亲眼见到橐驼在沙漠中行走,那种景象让我深刻体会到自然和生物的伟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橐驼踏沙行,日暮孤影长。”
看到“橐驼”这个词,我可能会联想到沙漠的图片和骆驼的叫声,这些都是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印象。
在英语中,对应的词汇是“camel”,在阿拉伯语中是“جمل”(jamal),虽然发音和拼写不同,但指代的动物相同。
“橐驼”这个词不仅指代一种动物,还承载着文化和历史的厚重。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和历史。
1.
【橐】
(形声。从槖省,石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小而有底曰橐,大而无底曰囊。-槖,囊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宁子职纳槖饘焉。 、 《诗·大雅·公刘》-乃裹糇粮,于橐于囊。 、 《战国策·秦策》-负书担橐。 、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田乞盛阳生橐中,置坐中央。 、 《汉书·赵充国传》。颜师古注:“橐,所以盛书也,有底曰囊,无底曰橐。簪笔者,插笔于首。”-卬家将军以为(张)安世本持橐簪笔,事孝武帝数十年。 、 清·张廷玉《明史》-橐金数千。
2.
【驼】
(形声。从马,它声。从马,表示与马相类的动物。本义:骆驼)。
相当于“坨”、“块”。
【引证】
《大波》-你没看见,退油丹都使了两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