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38: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38:36
“出虚恭”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表面上做出恭敬的样子,实际上并非真心恭敬。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人的行为虚伪,表里不一。
在文学作品中,“出虚恭”常用来揭示人物的虚伪性格或行为,如在《红楼梦》中,某些人物对贾母的恭敬可能就是“出虚恭”。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批评某人的不真诚行为。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分析人际交往中的虚伪现象。
“出虚恭”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真诚与虚伪的长期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变化,但其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真诚被视为一种美德,而虚伪则受到批评。因此,“出虚恭”这个词汇在社会交往中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提醒人们保持真诚。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虚伪和不诚实的行为。它可能影响人们对某人的整体印象,以及在社交中的信任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人表面上非常恭敬,但实际上并不真诚。这时,我们可以用“出虚恭”来形容这种行为,提醒自己保持警惕。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世间多少出虚恭,真心难得几回逢。”
在视觉上,可以想象一个人表面上微笑着,但眼神中透露出不真诚。在听觉上,可以想象一个人用恭敬的语气说话,但语调中缺乏真诚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ypocrisy”或“two-faced”,它们也用来形容人的虚伪行为。
“出虚恭”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它提醒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保持真诚。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行为,并在自己的表达中避免虚伪。
1.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
2.
【虚】
(“墟”的古字)(形声。小篆字。从丘,虍(hū)声。丘,山丘。本义:大土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虚,大丘也。昆仑丘谓之昆仑虚。 、 《尔雅》-河出昆仑虚。 、 《易·升》-虚邑。 、 《诗·傭风·定之方中》-升彼虚矣,以望楚矣。 、 《庄子·天运》-以游逍遥之虚。
【组词】
虚莽
3.
【恭】
(形声。从心,共声。本义:恭敬,谦逊有礼)。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皇矣》-密人不恭,敢距大邦。 、 《尔雅》-恭,敬也。 、 《礼记·曲礼上》疏-何胤云,在貌为恭,在心为敬,何之所说,从多举也。 、 《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 《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执辔愈恭。
【组词】
恭默、 恭倨、 恭恪、 恭敬、 恭和、 恭逢其盛、 恭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