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24: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24:53
光能是指通过光的形式存在的能量,通常指的是太阳光或人造光源发出的能量。这种能量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被植物吸收并转化为化学能,也可以通过太阳能电池板等设备直接转化为电能。
光能一词由“光”和“能”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光”指的是光线或明亮,而“能”则指能力或能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光能的概念逐渐被明确为一种可以通过光的形式存在的能量。
在现代社会,光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都在推动太阳能等光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应对气候变化。
光能常常给人带来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如希望、温暖和活力。它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和人类的创新精神。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参与过一个社区太阳能项目的推广活动,亲身体验了光能技术的实际应用和其对环境保护的积极影响。
诗歌: 光能如诗,洒满大地, 点亮黑暗,温暖心扉。 太阳之吻,万物生长, 光合奇迹,生命之歌。
视觉:想象一片广阔的太阳能电池板阵列,反射着阳光,形成一片闪耀的海洋。 听觉:想象风吹过太阳能电池板时发出的轻微嗡嗡声,象征着能量的流动。
在不同语言中,光能的表达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概念——通过光的形式存在的能量——是普遍的。例如,在英语中,光能可以被表达为“solar energy”或“light energy”。
光能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潜力的词汇,它不仅代表了自然界的基本能量形式,也象征着人类对可持续未来的追求。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光能的概念提醒我们要珍惜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推动科技进步和环境保护。
1.
【光】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火,在人上”。本义:光芒,光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光,明也。 、 《释名·释天》-光,晃也,晃晃然也。亦言广也,所照广远也。 、 《楚辞·九歌·云中君》-与日月兮齐光。 、 《淮南子·俶真》-能游冥冥者与日月同光。 、 《淮南子·本经》-日月淑清而扬光。 、 《易·观》-国之光。 、 《诗·小雅·庭燎》-夜未央,庭燎之光。 、 《史记·屈原列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 、 《国语·晋语》-光明之耀也。 、 《孟子》-容光必照焉。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 清·邵长蘅《阎典史传》-有红光一缕起土桥,直射城西。
【组词】
阳光;灯光;反光、 色光、 晨光、 曙光、 光晃
2.
【能】
(象形。金文作字形象熊形。本义:熊)。
传说中的一种像熊的兽。
【引证】
《说文》-能,熊属。足似鹿。 、 《左传·昭公七年》。贾注:“兽也。”-梦黄能入于寝门。 、 唐·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近者三奸悉破碎,羽窟无底幽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