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5:20: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20:32
“掌声雷动”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掌声像雷声一样响亮、震撼。它形容掌声非常热烈,通常用来描述在大型**、演出、演讲等场合中,观众给予表演者或演讲者极其热烈的掌声,表达极高的赞赏和激动之情。
“掌声雷动”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掌声”和“雷动”两个词组合而成。在古代汉语中,“雷动”常用来形容声音大而震撼,如“雷动风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现代汉语中,形容掌声的热烈程度。
在**文化中,掌声是对表演者或演讲者的一种尊重和赞赏的表达方式。因此,“掌声雷动”不仅描述了声音的震撼,也反映了社会对优秀表现的认可和鼓励。
“掌声雷动”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激动和兴奋。它让人联想到成功、认可和团结的场景,激发人们对于卓越表现的向往和追求。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学校的演讲比赛中听到“掌声雷动”,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和对优秀表现的赞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当夜幕低垂,星光点点,他的歌声如春风拂面,引得掌声雷动,夜空也为之颤抖。”
想象一下,在一个宽敞的剧院中,灯光聚焦在舞台中央,演员的表演结束时,观众席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种场景不仅在视觉上震撼,也在听觉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underous applause”,虽然字面意思相似,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其情感色彩和使用场合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掌声雷动”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情感表达。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描述热烈场景时有了更多的选择和灵感。
顿时,全场一片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1.
【掌】
本义:手掌,手心。
【引证】
《说文》-掌,手中也。 、 《论语·八佾》-指其掌。 、 枚乘《谏吴王书》-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组词】
掌上、 掌上观纹、 掌文
四足动物带爪的脚。
【引证】
《孟子·告子上》-熊掌,亦我所欲也。
2.
【声】
(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声,音也。 、 《礼记·乐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 《虞书》-声依永律和声。 、 《礼记·郊特牲》-凡声阳也。 、 《诗·齐风·鸡鸣》-苍蝇之声。 、 《诗·小雅·车攻》-有闻无声。 、 柳宗元《永州八记》-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 《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
【组词】
声叉、 声嘶、 声如洪钟、 声振林木、 声动梁尘
3. 【雷】
4.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