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07: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07:14
“亡征”一词在汉语中通常指的是预示死亡的征兆或迹象。它强调的是某种不祥的、预示生命终结的信号。
在文学作品中,“亡征”可能被用来营造一种悲剧或紧张的氛围,暗示角色即将面临的死亡。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人们可能会用更隐晦的方式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如“不祥之兆”。在医学或心理学等专业领域,可能会更具体地讨论与死亡相关的生理或心理征兆。
同义词:不祥之兆、死兆、临终迹象 反义词:吉兆、生机、康复迹象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具体指向的不同,例如“不祥之兆”可能更泛指不好的预兆,而“亡征”则更具体指向死亡。
“亡征”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亡”(死亡)和“征”(征兆)组成。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可能更多地出现在描述战争或疾病的语境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
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往往对死亡持有一种敬畏和避讳的态度,因此“亡征”这样的词汇可能会被谨慎使用。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对死亡态度的逐渐开放,这个词的使用也变得更加普遍。
“亡征”这个词带有一种沉重和悲观的情感色彩,它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脆弱和不可预测。在使用这个词时,人们往往会感到一种压抑和不安。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有一位亲人病重时,医生提到了一些“亡征”,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个词的沉重和现实意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亡征”:
夜幕低垂,星辰黯淡,
亡征悄然降临,无声无息。
生命的烛火,摇曳欲灭,
在风中,最后的叹息。
“亡征”这个词可能会让人联想到黑暗、寂静和孤独的画面,以及低沉、哀伤的音乐,如葬礼上的挽歌。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death sign”或“death omen”,它们在语义上与“亡征”相近,但在文化内涵和使用*惯上可能有所不同。
“亡征”这个词在汉语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它不仅是语言的一部分,也是人们对生命和死亡深刻思考的体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1.
【亡】
古同“无”。
没有。 同: 无
【引证】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亡以应。 、 《诗·唐风·葛生》-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 《仪礼·士丧礼》-亡则以缁,长半幅。 、 《论语·子张》-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 《孟子·尽心上》-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 、 《汉书·李广苏建传》-自苦亡人之地。 、 、 《后汉书·列女传》-君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
2.
【征】
(形声。从彳(chì),正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甲骨文从彳,从足。本义:到很远的地方去,远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徴,正行也。从辵,正声。或从彳。 、 《尔雅》-征,行也。 、 《易·大壮》-壮于趾征凶。 、 《诗·小雅·小宛》-而月斯征。 、 《左传·襄公十三年》。注:“谓巡狩征行。”-先王卜征五年。 、 《诗·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 古乐府《木兰词》-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唐·李白《送友人》-孤蓬万里征。
【组词】
征鼙、 征衣、 征客、 征鸟、 征盖、 征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