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01: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01:39
词汇“亡戟得矛”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战争故事,字面意思是丢失了戟(一种古代兵器)却得到了矛(另一种古代兵器)。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在损失一部分的同时,也获得了另一部分,通常用来比喻在不利的情况下也有所收获,或者在失去一些东西的同时得到了其他的东西。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人物在逆境中的机智和应变能力。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它来安慰别人,表示即使在不好的情况下也有值得庆幸的地方。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或商业策略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战略上的得失平衡。
“亡戟得矛”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左传》等古代文献,反映了古代战争中的实际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仅局限于军事领域,而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描述得失平衡的场合。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体现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哲学思想,即坏事可能转化为好事,强调在逆境中寻找积极的一面。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它鼓励人们在面对损失时保持乐观,寻找可能的收获。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安慰自己或他人,当遇到挫折时,提醒自己或他人总会有所收获。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风雨兼程路,亡戟得矛时。逆境磨心志,收获在不经意。”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战场上的画面,士兵在混乱中丢失了戟,却意外地捡到了矛,象征着在逆境中的转变和收获。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意指即使在不好的情况下也有好的一面。
“亡戟得矛”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富有哲理的表达,它不仅仅描述了物质上的得失,更是一种生活哲学的体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深度和韵味。
亡戟得矛,可以归乎?
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打仗,一个小卒在混战中把戟丢了,但捡到一只矛。后退时问路人怎么办?路人说同样是兵器,回去没问题。他又问高唐大夫怎么办,高唐大夫说应该回去捡回来,他们两人重返战场,为寻找戟而英勇战死
1.
【亡】
古同“无”。
没有。 同: 无
【引证】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亡以应。 、 《诗·唐风·葛生》-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 《仪礼·士丧礼》-亡则以缁,长半幅。 、 《论语·子张》-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 《孟子·尽心上》-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 、 《汉书·李广苏建传》-自苦亡人之地。 、 、 《后汉书·列女传》-君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
2.
【戟】
(会意。从戈,从榦(gàn)省。本义:古代兵器。青铜制,将矛、戈合成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
同本义 。一种可勾可刺的兵器, 出现于商、周,盛行于战国、汉晋各代。戟是一种分枝状兵器。
【引证】
《说文》-戟,有枝兵也。…今字误作戟。 、 《考工记·冶氏》。注:“今三锋戟也。”-戟广寸有半。 、 《诗·秦风·无衣》-修我矛戟。 、 《史记·项羽本纪》-交戟之卫士。 、 《广东军务记》-刀戟纵横。
【组词】
戟戈、 戟盾、 戟牙、 戟吏
3.
【得】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引证】
唐·杜甫《石壕吏》-犹得备晨炊。
【组词】
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
4.
【矛】
(象形。金文字形,是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进攻性武器。本义:长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矛者,刺兵也,其饰县毛羽,兵车左人持弓,右人持矛,中人御。又有夷矛者,长二丈四尺,兵车所不建,不常用。-矛,酋矛也。建于兵车,长二丈,象形。 、 《诗·郑风·清人》-二矛重英。 、 、 《诗·秦风·无衣》-脩我戈矛。 、 《礼记·曲礼》-进矛戟者。 、 《周书·王会》-操戈执矛。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矛若林立。
【组词】
矛戈、 矛弧、 矛子、 矛戟、 矛叉、 矛舛、 矛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