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36: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36:03
侦探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主要围绕侦探或类似角色的调查活动展开,旨在解决一系列谜团或犯罪案件。这类小说通常包含悬疑、推理和解谜元素,读者跟随主角通过线索和逻辑推理来揭开故事的真相。
侦探小说起源于19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和城市化的发展,社会对犯罪和法律的关注增加,促进了这类文学形式的兴起。从早期的“侦探故事”到现代的复杂叙事,侦探小说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
侦探小说反映了社会对正义和秩序的追求,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阴暗面。在不同文化中,侦探小说可能带有特定的文化色彩和社会议题。
侦探小说常常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带来紧张和兴奋的阅读体验。它也可能引发对正义和道德的深层次思考。
个人经历中,侦探小说可能是逃避现实、锻炼思维的好方法。例如,在长途旅行中,一本好的侦探小说可以让人忘却疲劳,沉浸在故事的世界里。
在创作中,侦探小说可以作为一个元素融入故事,增加情节的复杂性和深度。例如,在一个现代都市故事中,可以引入一个侦探角色来解决一个看似普通的失踪案件,从而揭示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侦探小说常常与黑暗、神秘的氛围联系在一起,可以通过暗色调的视觉设计和紧张的背景音乐来增强这种感觉。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侦探小说的表现形式和主题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日本的推理小说(如江户川乱步的作品)与西方的侦探小说在风格和叙事技巧上有所区别。
侦探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不仅提供了娱乐,还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在个人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可以帮助更准确地描述和讨论相关文学作品和主题。
1.
【侦】
(形声。从人,贞声。本义:探伺,暗中察看)。
同本义。
【引证】
《字汇》-外令兄弟求其纤过,内使御者侦伺得失。
【组词】
侦知、 侦伺、 侦者
2.
【探】
(形声。从手,罙(shēn)声。本义:摸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远取犹深取也。-探,远取之也。 、 《尔雅》。注:“摸取也。”-探,取也。 、 《铨言》。注:“捉筹也。”-必探筹而定分。 、 《书·多方》-则惟尔多方探天之威。 、 《论语·季氏》-见不善如探汤。 、 《荀子·君道》-不待探筹投钩而公。 、 《列子·汤问》-日中如探汤。 、 《聊斋志异·促织》-探石发穴。
【组词】
探丸、 探囊
3.
【小】
(象形。据甲骨文,象沙粒形。小篆析为会意。从八,从|。本义:细;微。与“大”相对)。
同本义 。形容事物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较的对象。
【引证】
《说文》-小,物之微也。 、 《易·泰》。疏:“阴生消耗,故称小。”-小往大来。 、 《庄子·列御寇》。注:“细巧入人为小言。”?-彼所小言尽人毒也。 、 《诗·召南·小星》-嘒彼小星。 、 《诗·商颂·长发》-受小球大球。 、 《书·康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
【组词】
小鹿儿、 小录、 小伙伙、 小话、 小单拱儿、 小唱
4.
【说】
古语的读法。 同: 悦
【引证】
《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战国策·魏策》-秦王不说。 、 《韩非子·内诸说上》-宣王说之。 、 《韩非子·五蠹》-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