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0:26: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0:26:29
侦察兵:字面意思是指在军事行动中负责侦察敌情、地形、天气等信息的士兵。基本含义是指那些专门从事侦察任务的人员,他们通常具备高度的隐蔽性、观察力和情报收集能力。
“侦察兵”一词源于军事术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不仅限于军事领域,也被用于比喻那些善于收集信息的人。
在军事文化中,侦察兵的形象往往是勇敢和智慧的象征。在社会背景中,侦察兵的概念也被用来形容那些在商业、科技等领域中善于发现机会、收集信息的人。
侦察兵给我的情感反应是勇敢和机智。联想上,他们常常与夜色、隐蔽行动和情报收集联系在一起,给人一种神秘和高效的感觉。
在我的生活中,侦察兵的概念启发我在信息收集和市场分析时更加注重前瞻性和细致性,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下,侦察兵的脚步轻盈,如同夜风中的幽灵,悄无声息地穿越敌阵。”
视觉上,侦察兵可能让人联想到夜晚的森林、迷彩服和望远镜。听觉上,可能是夜晚的虫鸣和轻微的脚步声。
在不同语言中,侦察兵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含义——负责侦察和情报收集的角色——是普遍存在的。
通过对“侦察兵”这一词汇的深入学习,我更加理解了其在军事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这一词汇不仅代表了专业性和技能,也象征着勇敢和智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一词汇能够增强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1.
【侦】
(形声。从人,贞声。本义:探伺,暗中察看)。
同本义。
【引证】
《字汇》-外令兄弟求其纤过,内使御者侦伺得失。
【组词】
侦知、 侦伺、 侦者
2.
【察】
(形声。从宀(mián),祭声。本义:观察;仔细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察,复审也。 、 《楚辞·离骚》-览察草木。 、 贾谊《道术》-纤微皆审谓之察。 、 《吕氏春秋·本味》-察其所以然。 、 《史记·魏公子列传》-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 宋·苏轼《石钟山记》-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组词】
观察、 觉察
3.
【兵】
(会意。从廾,从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是短斧之类;下面是“廾”(gǒng,双手),象双手持斤。本义:兵器,武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兵,械也。 、 《周礼·司兵》。司农注:“戈、殳、戟、酋矛、夷矛也。”-掌五兵。 、 《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注:“矛、戟、钺、楯、弓矢也。”-陈五兵。 、 《匡谬正俗》-谓五方之兵,东矛、南弩、西戈、北铩、中央剑也。” 、 《易·说卦》-离为戈兵。 、 《诗·大雅·抑》-修尔车马,弓矢戎兵。 、 《荀子·议兵》-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 、 《孟子·梁惠王上》-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 《国语·越语》-兵者,凶器也。 、 《老子》-兵者,不祥之器。 、 《墨子·七患》-兵者,国之爪也。 、 汉·贾谊《过秦论》-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 《史记·项羽本纪》-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组词】
短兵相接;兵不血刃;动刀兵;坚甲利兵;兵革、 兵解、 兵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