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46: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46:04
“惮赫千里”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畏惧到千里之外”,形容非常害怕或敬畏某人或某事,以至于远远避开,不敢接近。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人的威严或影响力极大,以至于他人不敢轻易接近或挑战。
在文学作品中,“惮赫千里”常用来形容君王的威严或英雄的气概,如在《三国演义》中形容曹操的威势。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某人的强大气场或影响力,使得周围的人感到敬畏。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政治学中,可能用来描述权威人物或机构的强大影响力。
同义词:
反义词:
“惮赫千里”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古代汉语中对于威严和敬畏的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描述强大影响力和威严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威严和敬畏是重要的社会价值。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权威和秩序的尊重,以及对于强大个体的敬畏。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描述那些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威严的人物或机构。
使用“惮赫千里”这个成语时,我联想到的是一种庄严和敬畏的氛围。它让我想到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如帝王将相,他们的威严和影响力使得人们不敢轻易接近。这种情感反应也体现了对于权威和秩序的尊重。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个严肃的学术会议上听到一位知名学者的演讲,他的学识和见解如此深刻,以至于在场的所有人都对他惮赫千里,不敢轻易提问。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他的言辞如雷霆,惮赫千里,
无人敢质疑,他的智慧如海。
想象一个古代战场上,将军的威严使得敌军惮赫千里,不敢前进。这种场景可以通过宏伟的音乐和壮观的视觉效果来表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rike terror into the hearts of”或“command respect from afar”,虽然这些表达没有直接对应“惮赫千里”的精确含义,但它们传达了类似的敬畏和威严的概念。
“惮赫千里”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它不仅描述了威严和影响力,还体现了对于权威和秩序的尊重。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概念。
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
1.
【惮】
(形声。从心,单声。本义:畏难,怕麻烦)。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ń蛮》-岂敢惮行? 、 《左传·僖公七年》-何惮于病? 、 《论语·学而》-过则勿惮改。 、 《孟子·滕文公上》-何许子之不惮烦? 、 《礼记·中庸》-小人而无忌惮也。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
【组词】
肆无忌惮;惮劳、 惮惮、 惮烦
2.
【赫】
(会意。从二赤。火赤。本义:泛指赤色)。
红如火烧。亦泛指火红色。
【引证】
《说文》-赫,火赤貌。 、 《诗·邶风·简兮》-赫如渥赭。
【组词】
赫日、 赫赤、 赫赤赤、 赫煌
3.
【千】
(形声。从十,人声。本义:数目。十百为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千,十百也。
【组词】
千夫、 千门、 千社、 千祀、 总数为一千、 千乘、 千载
比喻数甚大;许许多多。
【引证】
陆机《文赋》。注:光色盛貌。”-清丽千眼。
【组词】
千千、 千般、 千寻、 千钟、 千万劫、 千式百样、 成千上万、 白发三千丈、 千丁、 千人坑、 千山、 千百、 千帆、 千和、 千指、 千品、 千度、 千衲、 千骑、 千颦
4.
【里】
(会意。从衣,里声。本义:衣服的里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衣外曰表。-裏,衣内也。 、 《谷梁传·宣公九年》注-襦在裏也。 、 《诗·小雅·小弁》-不罹于裏。 、 《诗·邶风·绿衣》-绿衣黄里。
【组词】
里衣、 里外发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