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38: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38:12
“卖缺”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在商品交易中,故意不提供足够的商品,以制造短缺的现象,从而抬高价格或获取其他利益。这个词汇通常带有贬义,暗示了商家的不诚信行为。
在不同的语境中,“卖缺”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和应用:
“卖缺”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卖”和“缺”两个字组成,反映了其基本含义。在历史上,这个词汇可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渐被广泛使用,特别是在描述不正当商业行为时。
在**文化中,诚信被视为重要的商业道德。因此,“卖缺”这样的行为通常受到社会的谴责。在现代社会,随着法律法规的完善,这种行为也受到法律的制裁。
“卖缺”这个词汇通常会引起人们的负面情感反应,如愤怒和失望。它可能让人联想到不公平的交易和商家的贪婪。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商家卖缺的情况,消费者可能会感到被欺骗,并可能通过投诉或社交媒体曝光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卖缺”来比喻人性的贪婪:
在贪婪的市集中, 有人卖缺了诚信, 换来了短暂的黄金, 却失去了永恒的信任。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空荡荡的货架,旁边是一个面带狡猾笑容的商人。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市场上嘈杂的讨价还价声,以及人们对不公平交易的抱怨声。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商业行为可能有不同的词汇来描述,但其背后的道德谴责是普遍的。例如,在英语中,可能会用“hoarding”或“price gouging”来描述类似的行为。
“卖缺”这个词汇揭示了商业活动中的一种不诚信行为,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们关注商业道德和公平交易的重要性。通过对这个词汇的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经济中的伦理问题,并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明智的消费选择。
1.
【卖】
(会意。小篆字形。从出,从买。将收进的财物卖出。本义:以货物换钱。与“买”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灏曰:“出物货曰‘卖’,购取曰‘买’,祗一声之轻重。与物美曰‘好’,好之曰‘好’,物丑曰‘恶’,恶之曰‘恶’同例。窃谓‘买、卖’本是一字,后以其声异,故从‘出’以别之。”-卖,出物货也。 、 贾谊《论积贮疏》-岁恶不入,请卖爵子。 、 明·刘基《卖柑者言》-有卖果者。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 、 晁错《论贵粟疏》-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组词】
卖炭得钱;出卖、 卖动、 卖缺、 卖冰、 卖婆、 卖婚、 卖爵、 卖货、 卖春、 卖契、 卖妻鬻子、 卖文
2.
【缺】
(形声。从缶(fǒu),夬(guài)声。缶,瓦器。“夬”也有表意作用。水缺为“决”,玉缺为“玦”,器缺为“缺”,都有破损之意。本义:器具破损) 同本义。引申为缺漏而不完整。
【引证】
《说文》-缺,器破也。 、 《庄子·秋水》-入休乎缺甃之崖。 、 《汉书·艺文志》-周室既微,载籍残缺。 、 《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组词】
墙缺了一块;缺落、 缺啮、 缺坏、 缺触、 缺唇、 缺圮
短少;缺乏。
【引证】
《汉书·司马相如传下》-缺王道之仪。 、 清·袁枚《祭妹文》-于此微缺然。
【组词】
缺盐;缺油;缺员;缺这少那;缺人;缺月、 缺势、 这本书缺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