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5:57: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57:07
灰暗:形容词,用来描述颜色暗淡、不明亮,通常指灰色且缺乏光泽或活力。它也可以用来比喻心情、气氛或环境的沉闷、压抑。
“灰暗”由“灰”和“暗”两个字组成。“灰”指灰色,“暗”指光线不足、不明亮。在古代汉语中,“灰”常指灰烬,而“暗”则指黑暗。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形容颜色和气氛的词汇。
在某些文化中,“灰暗”可能与死亡、悲伤或衰败联系在一起。例如,在西方文化中,黑色和灰色常与哀悼和悲伤相关联。
“灰暗”往往带有一种沉重和压抑的情感,让人联想到阴雨天、废弃的建筑物或沉闷的心情。它可能引发人们对生活或环境中不如意方面的反思。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长途旅行中遇到连续的阴雨天,那时的天空和周围环境都显得格外灰暗,让我感到心情沉重,但也让我更加珍惜晴朗的日子。
诗歌: 灰暗的天空下, 心事如雾, 弥漫在每个角落, 寻找一丝光明的踪迹。
在不同语言中,“灰暗”可能有类似的表达,如英语中的“gloomy”或“dreary”,法语中的“sombre”。这些词汇都传达了一种暗淡和压抑的感觉。
“灰暗”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不仅描述物理颜色,还广泛用于表达情感和氛围。它在文学和艺术中扮演重要角色,帮助创造特定的情感效果。了解和运用“灰暗”这个词,可以丰富我的语言表达,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氛围。
1.
【灰】
(会意。从手,从火。意思是火已熄灭,可以用手去拿。本义:火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灰,死火余烬也。 、 《礼记·月令》。注:“火之灭者为灰。”-毋烧灰。 、 《字汇》-火过为灰。 、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纸灰之类。 、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灰飞烟灭。
【组词】
灰灭、 灰榇、 灰罐、 灰枵、 灰火、 灰末
2.
【暗】
(形声。从日,音声。本义:昏暗)。
同本义。与“明”相对。
【引证】
《说文》-暗,日无光也。 、 《论衡·说日》-日中光明,故其出入时光暗,故大。 、 蔡元培《图画》-体之感何自起?曰,起于远近之比例,明暗之掩映。
【组词】
昏暗、 暗中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