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6:07: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07:36
元杂剧是*戏曲的一种形式,起源于元朝(1271-138年),是**传统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元杂剧结合了诗歌、音乐、舞蹈和戏剧,通常由四折一楔子的结构组成,每一折相当于一幕,楔子则是短小的开场或过渡段落。元杂剧的内容广泛,包括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社会现实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文学领域,元杂剧是研究**古代戏剧和文学的重要对象,学者们通过分析剧本、音乐和表演来理解元朝的社会文化。在口语中,元杂剧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戏剧学、文学研究和历史学中,它是一个核心术语。
同义词:元曲、元代戏曲 反义词:现代戏剧、西方戏剧
同义词“元曲”和“元代戏曲”都指的是元朝时期的戏曲形式,但“元曲”更侧重于文学作品,而“元杂剧”则包括了表演艺术。反义词“现代戏剧”和“西方戏剧”则代表了与元杂剧不同的戏剧形式和时代背景。
元杂剧的名称来源于其创作和流行的时代——元朝。随着时间的推移,元杂剧的形式和内容都有所变化,但其核心的戏剧结构和艺术特色一直保持至今。
元杂剧在元朝的社会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娱乐形式,也是社会批判和思想传播的工具。通过戏剧,人们可以表达对社会不公的抗议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元杂剧常常带有一种历史的沉重感和艺术的精致感,它让我联想到古代文人的才华和他们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在我的学术研究中,元杂剧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我通过分析其剧本和表演来理解**古代的社会和文化。
在创作一首关于历史的诗歌时,我可能会使用元杂剧这个词汇来描绘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成就。
想象一幅画,画中是元杂剧的舞台,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服饰,伴随着悠扬的乐曲,演绎着古老的故事,这样的画面和音乐能够唤起对那个时代的深刻联想。
与西方戏剧相比,元杂剧更注重诗歌和音乐的结合,而西方戏剧则更强调对话和情节的发展。
元杂剧不仅是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关键。通过对元杂剧的学*和研究,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的历史和艺术。
1.
【元】
(会意。从一,从兀。甲骨文字形。象人形。上面一横指明头的部位。上一短横是后加上去的,依汉字造字规律,顶端是一横的,其上可加一短横。本义: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当训首也。-元,始也。 、 《左传·襄公九年》-元,体之长也。 、 《仪礼·士冠礼》-始加元服。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狄人归其元。 、 《左传·哀公十一年》-归国子之元。 、 《孟子》-勇士不忘丧其元。 、 《礼记·曲礼》。注:“头也。”-牛曰一元大武。 、 《新唐书》-吐蕃叛换方炽,敬玄失律,审礼丧元,安可更为西方生事?
【组词】
元首
2.
【杂】
(形声。从衣,集声。本义:五彩相合)。
同本义。
【引证】
《周礼·考工记》-画绘之事,杂五色。
3.
【剧】
(形声。本义:甚;厉害,严重)。
同本义。
【引证】
《文选》注引《说文》。朱骏声曰:“即勮字之误文。”-剧,甚也。 、 《剧秦美新》-何其剧欤。 、 《汉书·扬雄传》-口吃不能剧谈。 、 《汉书·赵充国传》-即疾剧,留屯毋行。 、 《荀子·解蔽》-不以梦剧乱知谓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