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5 15:21: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15:21:31
用之不竭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形容某种资源或能力非常丰富,使用不完,永远不会耗尽。基本含义是指某物或某能力具有无限的供应,可以持续不断地使用而不会减少。
在文学中,用之不竭 常用来形容自然资源的丰富,如“大自然的宝藏用之不竭”。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人的创造力或精力,例如“他的创意用之不竭”。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环境科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讨论可持续资源的利用。
用之不竭 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汉语,其中“用”指的是使用,“不竭”意味着不耗尽。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汇常用来形容自然资源的丰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扩展到了形容人的能力或创造力。
在文化中,用之不竭** 常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相联系,强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也被用来倡导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这个词汇给人以积极、乐观的情感反应,联想到无限的可能性和持续的供应。它鼓励人们探索和利用资源,同时也提醒我们要负责任地管理和保护这些资源。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个项目,其中团队成员的创意和热情用之不竭,使得项目不断创新和进步。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星辰用之不竭,夜空无尽的画卷,每一颗闪烁,都是永恒的诗篇。”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广阔的森林,象征着自然资源的丰富和可持续性。音乐上,可以选择一首节奏平稳、旋律悠长的曲子,象征着源源不断的能量。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nexhaustible”或“unlimited”,它们在意义上与“用之不竭”相似,但可能在文化内涵和使用情境上有所不同。
用之不竭 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资源的丰富性,也提醒我们在利用资源时要考虑可持续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传达关于无限供应和持续利用的概念。
天中空气到处皆有,取之不尽,~,一天吃到晚,都不用工夫。
1.
【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桶形。桶可用,故引申为用。本义:使用,采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用,可施行也。 、 《苍颉篇》-用,以也。 、 《易·益》-利用为大作。 、 《虞书》-五行五用哉。 、 《书·微子》-乃攘窃神胝之牺牷牺用。 、 《周礼·宰夫》-乘其财用出入。 、 《周礼·小司徒》-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 、 宋·王安石《上五事札子》-保甲之法,起于三代丘甲。管仲用之齐,子产用之郑,商君用之秦,仲长统言之汉,而非今日之立异也。 、 明·魏禧《大铁椎传》-皆不足用。 、 蔡元培《图画》-用水彩。 、 、 明·魏学洢《核舟记》-又用篆章。
【组词】
用不着、 备用、 实用、 拆用、 用功、 用长、 用板、 用计、 用天因地、 用钱、 用药
2.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竭】
(形声。从立,曷声。本义:背举;用肩背负)。
同本义。
【引证】
《礼记·礼运》。注:“犹负戴也。”-五行之动,迭相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