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8 03:22: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03:22:37
焦躁:形容词,指心情烦躁不安,急切而无法平静的状态。这种情绪通常伴随着对某种结果的迫切期待或对当前状况的不满。
焦躁一词源自汉语,由“焦”和“躁”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焦”有烧焦、焦急的意思,“躁”则指急躁、不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焦躁”。
在现代社会,焦躁常常与快节奏的生活和高压力的工作环境相关。它反映了人们在面对不确定性和压力时的普遍心理状态。
情感反应:焦躁让我联想到紧张和不安,它是一种让人感到不舒服的情绪。 联想:焦躁可能让人想到紧绷的弦,随时可能断裂。
在等待重要消息时,我曾体验过焦躁的感觉,那种无法静下心来做任何事情的状态,让人难以忘怀。
诗歌: 焦躁如风,吹皱心湖, 期待如影,随行无助。
视觉联想:焦躁可能让人联想到快速跳动的脉搏,或是紧握的拳头。 听觉联想:焦躁可能伴随着心跳加速的声音,或是急促的呼吸声。
在英语中,“焦躁”可以对应为“restless”或“agitated”,它们在表达上略有不同,但都传达了一种不安和急切的情绪。
总结:焦躁是一个描述内心不安和急切情绪的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状态。 反思: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情感词汇对于丰富表达方式和提高沟通效果至关重要。
1.
【焦】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隹”(zhuī),短尾鸟,下面是“火”。把鸟放在火上烤。本义:物经火烧而变黄或成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焦,火所伤也。 、 《玉篇》-焦,火烧黑也。 、 《礼记·内则》-濡灸之举焦。 、 《素问》-凡气因火变则为焦。
【组词】
焦盆、 焦鎚、 焦尾、 焦霹雳
2.
【躁】
(形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躁。-躁,疾也。 、 《考工记·矢人》。按,今字作躁。-羽杀则躁。 、 《管子·心术》-躁者不静。 、 《易·说卦》-巽为躁卦。 、 、 《礼记·月令》。注:“动也。”-处必掩身毋躁。 、 《礼记·内则》。注:“举动急疾。”-狗赤股而躁。 、 《论语》。郑注:“不安静也。”-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 《韩非子·喻老》-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组词】
躁暴、 躁妄、 躁忿、 躁扰、 躁静、 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