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43: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43:02
狎慢(xiá màn)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轻浮、不庄重的行为或态度。它通常用来描述某人对待他人或事物时缺乏尊重和严肃性,表现出轻佻和不认真的态度。
在文学作品中,狎慢可能用来描绘一个角色的性格特征,如《红楼梦》中的某些人物可能被描述为狎慢。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批评某人的行为不够得体或不尊重他人。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人际关系研究中,狎慢可能被用来分析人际互动中的不健康模式。
同义词:轻佻、不敬、无礼、放肆 反义词:庄重、恭敬、谦逊、严肃
狎慢的词源较为古老,其中“狎”字古已有之,意为亲近而不庄重,“慢”字则有怠慢、不敬之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描述轻浮态度的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尊重长辈和权威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因此,狎慢**这种行为往往被视为不道德或不恰当的,尤其是在正式或传统的社交场合。
狎慢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尊重、不认真和不负责任的行为。它可能引起人们的反感和批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人表现出狎慢的态度,比如在工作中不认真对待任务,或者在社交场合中不尊重他人。这种行为可能会破坏人际关系和工作效率。
在诗歌中,狎慢可以用来描绘一个轻浮的恋人,或者在故事中用来描述一个不值得信赖的角色。
狎慢可能让人联想到轻浮的笑声、不正经的姿态或者不严肃的表情。在视觉上,可能与轻佻的服装或不正式的举止相关。
在不同文化中,描述轻浮不庄重的行为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意义相似,都是指缺乏尊重和严肃性。
狎慢这个词在描述人际互动中的不恰当行为时非常有用。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识别和避免不尊重他人的行为,促进更健康的人际关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对于提高沟通的准确性和效果至关重要。
1.
【狎】
(形声。从犬,甲声。从犬,犬善与人玩耍。本义:驯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狎,犬可习也。 、 《新书》-故欲以刑罚慈民,辟其犹以鞭狎狗也,虽久弗亲矣。
2.
【慢】
(形声。从心,曼声。本义:轻慢;对人无礼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慢,一曰不畏也。 、 《广雅》-慢,惰也。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我远而慢之。 、 《礼记·缁衣》-可敬不可慢。 、 《吕氏春秋·处方》-而长不简慢矣。 、 《左传·庄公八年》-君使民慢,乱将作矣。 、 《荀子·君子》-敬贤者存,慢贤者亡。 、 《吕氏春秋·上德》-荆成王慢焉。 、 《庄子·则阳》-其慢若彼之甚也;见贤人若此其肃也。 、 《儒林外史》-管家,实是多慢了你。
【组词】
慢骂、 慢亵、 慢狎、 慢视、 慢公、 慢令、 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