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22: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22:52
狎爱(xiá ài)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亲近而不庄重、过于亲昵的爱。它通常带有贬义,暗示一种不恰当或过度的亲密关系,可能涉及轻浮、不尊重或不正当的行为。
狎爱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狎”字最初指亲近而轻慢,后来逐渐演变为指不正当的亲密关系。在现代汉语中,狎爱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但在某些文学作品和社会评论中仍可见其身影。
在**传统文化中,狎爱通常被视为不道德的行为,尤其是在男女关系方面。它反映了社会对于适当人际关系的期望和规范。
狎爱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不尊重、不真诚或不正当的行为。它可能引发人们对道德和伦理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狎爱这个词可能用于批评那些在社交场合中过于亲昵或不恰当的行为。例如,在职场中,过度的亲密可能被视为不专业。
在诗歌中,狎爱可以用来描绘一种复杂的情感状态:
月光下的狎爱,
轻柔而不可捉摸,
如同夜风中的低语,
既迷人又令人不安。
狎爱可能让人联想到柔和的灯光、低沉的音乐和亲密的对话,但同时也带有一种不安和隐秘的氛围。
在英语中,狎爱可能对应于“indiscreet affection”或“inappropriate intimacy”,但这些表达方式并不完全等同于狎爱的复杂含义。
狎爱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它不仅描述了一种特定的行为模式,还反映了社会对于人际关系的期望和规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狎爱这个词对于传达精确的情感和意图至关重要。
1.
【狎】
(形声。从犬,甲声。从犬,犬善与人玩耍。本义:驯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狎,犬可习也。 、 《新书》-故欲以刑罚慈民,辟其犹以鞭狎狗也,虽久弗亲矣。
2.
【爱】
(形声。从心,旡(jì)声。本义:亲爱;喜爱)。
对人或事物有深厚真挚的感情。
【引证】
《尔雅》-惠,爱也。 、 《说苑·说丛》-爱施者,仁之端也。 、 《法言》-君子自爱,仁之至也。 、 《孝经》。沈宏曰:“亲至结心为爱。”-爱亲者不敢恶于人。 、 《左传·隐公元年》-爱共叔段,欲立之。 、 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战国策》-父母之爱子也,则为之计深远。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公夫人甚爱女。 、 唐·韩愈《师说》-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 《韩非子·五蠹》。-非疏骨肉爱过客。
【组词】
爱幸、 爱乐、 爱敬、 爱劳动;爱祖国;爱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