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57: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57:40
词汇“令问”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似乎不是一个标准的现代汉语词汇。因此,我将基于可能的含义和语境来分析这个词汇。
“令问”可能是由两个字组成的词汇:“令”通常有命令、使、让的意思,而“问”则是询问、提问的意思。结合起来,“令问”可能指的是命令或要求某人提问或询问某事。
由于“令问”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或特定专业领域(如法律、历史研究)中,可能会有使用这个词汇的情况,但在现代文学、口语中几乎不会出现。
由于“令问”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找到具体的例句。如果强行构造,可能是:
同义词可能包括“命令询问”、“要求提问”等。反义词则较难确定,因为没有明确的反义概念。
由于“令问”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考证。可能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词汇,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被淘汰或转变为其他表达方式。
在古代**,可能存在某些特定的社会或文化背景,使得“令问”这样的词汇被使用。例如,在官方文书或法律文书中,可能会有命令性质的提问。
由于“令问”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或联想。如果非要联想,可能会联想到正式、严肃的场合。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少遇到或使用“令问”这个词汇。它更多可能出现在专业或学术研究中。
在创作中,可以将“令问”用于描述一个权威人物命令下属提问的场景,增加文本的正式感和历史感。
由于“令问”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如果非要联想,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法庭或官方文书的场景。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因为“令问”的使用场景非常特定和有限。
“令问”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它的使用场景非常有限。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并不常见。
1.
【令】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集聚的“集”;下面是“人”,象跪在那里听命。从集从人,表示集聚众人,发布命令。本义:发布命令)。
同本义(上对下有所指示)。
【引证】
《说文》-令,发号也。 、 《诗·齐风·东方未明》-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 《孟子·离娄上》-既不能令,又不受命。 、 《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 、 陈寿《三国志》-令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 、 《史记·陈涉世家》-召令徒属曰。 、 《战国策·齐策》-乃下令。
2.
【问】
(形声。从口,门声。本义:问,询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问,讯也。 、 《书·吕刑》-皇帝请问下民。 、 《周礼·大宗伯》-时聘曰问。 、 《仪礼·聘礼》-小聘曰问。 、 《论语》-问人于他邦。 、 《礼记·学记》-善问者如攻坚木。 、 《乐府诗集·木兰诗》-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 《列子·汤问》-问其故。 、 《后汉书·列女传》-跪问其故。 、 《史记·孔子世家》-景公问政孔子。 、 《史记·滑稽列传》-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 《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公问其故。 、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笑问客从何处来。 、 宋·欧阳修《归田录》-康肃问曰。 、 《左传·庄公八年》-公问不至。
【组词】
到食堂问一下开饭的时间;问途、 问信、 问官答花、 不耻下问;查问;发问;讯问;追问;自问;不懂就问;问字、 问岁、 问禁、 问遂、 问对、 问知、 问俗、 问卦、 问经、 问龟、 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