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01: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01:14
“争道”字面意思是指在道路上争夺通行权,通常指车辆或行人之间为了先行而发生的争执或冲突。基本含义可以扩展到任何形式的竞争或争夺,不仅仅局限于交通领域。
“争道”一词源于汉语,由“争”和“道”两个字组成。在古代,“道”多指道路,而“争”表示争夺。随着语言的发展,“争道”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仅局限于交通领域。
在**文化中,“争道”常常被视为不文明的行为,尤其是在交通领域。社会普遍倡导礼让和秩序,因此争道行为往往受到批评。
“争道”一词往往带有一种紧张和冲突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争执、不和谐和潜在的危险。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目睹过几次车辆争道的情况,这些**提醒我在驾驶时要保持冷静和礼让。
在诗歌中,可以将“争道”比喻为人生中的竞争和挑战:
人生如道, 争与不争, 皆在一念之间。
在英语中,“争道”可以对应为“jostling for space”或“competing for the right of way”。不同文化对争道行为的接受程度和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争道”一词不仅仅描述了交通中的争执,也反映了人类社会中的竞争和冲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一词汇的多重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
1.
【争】
“诤”的本字。强谏;规劝。
【引证】
《墨子·公输》-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 、 《荀子·臣道》-伊尹、箕子可谓谏矣,比干、子胥可谓争矣。 、 《荀子·子道》-父有争子,不行无理。士有争友,不为不义。
【组词】
争子、 争友、 争臣、 争引、 争弟
2.
【道】
(形声。从辵(chuò),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道,所行道也。 、 《尔雅》-一达谓之道。 、 《易·履》-道坦坦。 、 《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 、 《老子》五十三章-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 《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 、 《史记·项羽本纪》-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 《山海经·海外北经》-道渴而死。 、 《史记·陈涉世家》-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组词】
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道;车道;康庄大道;道友、 道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