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19: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19:37
词汇“宪行”在中文语境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可能的组合意义出发。
“宪行”可以拆分为“宪”和“行”两个字。其中,“宪”通常指宪法或宪政,即国家的根本法或政治体制;“行”则有执行、行动的意思。因此,“宪行”可以理解为“执行宪法”或“按照宪法行事”。
在专业领域,如法学或政治学中,“宪行”可能指代宪法实施的具体行为或过程。在文学或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除非是在讨论法律或政治话题时。
“宪行”作为一个组合词汇,其词源直接关联到“宪法”和“行动”。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可能是在讨论宪法实施时新近形成的。
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行意味着严格遵守和执行宪法规定,维护国家法治和社会秩序。
提到“宪行”,可能会联想到法治、秩序、公正等正面情感,也可能引发对法律执行不力的担忧。
在日常生活中,普通公民可能不会直接使用“宪行”这个词汇,但在参与法律教育或法治宣传活动时,可能会接触到相关概念。
在创作中,可以将“宪行”融入到描述一个国家法治进程的故事中,展示其重要性和影响力。
结合图片,可以展示法庭审判、宪法宣誓等场景,音乐则可以选择庄重、严肃的背景音乐,以增强“宪行”的正式和重要性。
在不同国家,宪法实施的具体方式和重视程度各不相同,因此“宪行”在不同文化中的体现也会有所差异。
“宪行”作为一个专业术语,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见,但在法律和政治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加深对法治和宪政的理解。
1.
【宪】
(会意。从心,从目,害省声。心、目并用。本义:敏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宪,敏也。 、 《周书·谥法》-博闻多能曰宪。
2.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