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55: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55:05
词汇“宪象”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汇,经过查询,没有找到确切的基本定义和广泛的使用语境。因此,我将基于“宪”和“象”两个字的含义,尝试进行一些推测性的分析。
结合这两个字,“宪象”可能指的是宪法或法律所体现的现象、象征或形象。
由于“宪象”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专业领域,如法学或政治学中,可能会有特定的含义,但需要具体的文献或语境来确定。
由于“宪象”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以下例句是假设性的:
由于“宪象”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追溯。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宪象”可能被用来指代宪法或法律在社会中的体现和影响。
对于“宪象”,可能的情感反应是严肃和尊重,因为它涉及到法律和国家的根本。
由于“宪象”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的例子可能较少。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宪象”用作象征国家法律和秩序的词汇。
结合图片、音乐或视频,“宪象”可能让人联想到庄严的法庭、宪法文本或国家庆典。
由于“宪象”不是一个通用词汇,跨文化比较可能不适用。
“宪象”作为一个假设性的词汇,其含义和使用需要具体的语境来确定。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词汇的具体含义和使用背景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宪象”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实际的语言交流中可能不常见,但在特定的学术或专业领域可能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1.
【宪】
(会意。从心,从目,害省声。心、目并用。本义:敏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宪,敏也。 、 《周书·谥法》-博闻多能曰宪。
2.
【象】
(象形。甲骨文字形,突出其长鼻。本义:大象,一种哺乳动物)。
象科的,特别是象属(Elephas)和非洲象属(Loxodonta)的体型极大而粗重的几乎无毛的四足动物。
【引证】
《说文》-象,南越大兽,长鼻牙,三年一乳。像鼻牙四足尾 之形。 、 《山海经·南山经》-祷过之山多象。 、 《汉书·司马相如传》-穷奇象犀。 、 《汉书·张骞传》-其民乘象以战。 、 《诗·鲁颂·泮水》-元龟象齿,大赂南金。 、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齿以焚其身。
【组词】
象口、 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