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59: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59:06
拖浆带水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液体拖曳的样子,比喻说话或做事不干脆利落,拖泥带水,含糊不清。
“拖浆带水”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显然是从描述物理现象的词汇演变为形容人的行为或言语的成语。在古代,这个成语可能用于描述船只行驶时水流的拖曳现象,后来逐渐引申为形容人的行为。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普遍推崇做事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的态度。这个成语反映了社会对于效率和清晰沟通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效率低下和沟通不清。在联想上,人们可能会想到缓慢流动的水流或拖沓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会议因为讨论拖浆带水而延长了时间,影响了工作效率。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言语如水,拖浆带水,流淌不尽的冗长。”
在视觉上,可以联想到缓慢流动的河流或拖曳的痕迹。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冗长的讲话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ragging one's feet”或“beating around the bush”,都表达了类似的意思。
“拖浆带水”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常用的表达,用来批评那些不干脆利落的行为或言语。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效率。
若拖浆带水,就不是汉子了。
1.
【拖】
(形声。本作“拕”,左形,右声。本义:曳引)。
同本义。
【引证】
《广雅》-拕,引也。 、 《淮南子·齐俗》-纵体拖发。 、 《淮南子·人间世》-拖其衣被。 、 《汉书·南越传》-拖舟而入水。
【组词】
拖上州拔下县、 拖罟、 拖钩、 拖刀计、 拖扯
2.
【浆】
(从水,将声。本义:饮料)。
古代一种微酸的饮料。
【引证】
《说文》-浆,酢浆也。 、 《仪礼·公食礼》-饮酒浆饮俟于东房。 、 《三国志·诸葛亮传》-箪食壶浆。
【组词】
浆水、 浆糗
3.
【带】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表示束在腰间的一根带子和用带的两端打成的结。下面象垂下的须子,有装饰作用。本义:大带,束衣的腰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带,绅也。上象系佩之形。佩必有巾,从重巾。 、 《仪礼·士虞礼记》-不说带。 、 《诗·卫风·有狐》-之子无带。 、 《左传·桓公二年》-带裳幅舄。 、 《世说新语·文学》-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 、 《墨子·公输》-子墨子解带围城。
【组词】
带冕、 带围、 带钩、 带头
4.
【水】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2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水,准也。 、 《释名》-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 、 《淮南子·天文》-积阴之寒气为水。 、 《书·洪范》-五行一曰水。 、 《左传·桓公元年》-凡平原出水为大水。 、 《礼记·曲礼》-水曰清滌。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组词】
水铫、 水头儿、 水湿、 水蛊病、 水中丞、 水落归槽、 水喷桃花、 水镜先生、 水陆杂陈、 水廓、 水涡、 水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