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41: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41:53
倚坐: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依靠着某个物体坐着,通常是指身体的一部分(如背部)靠在支撑物上,以获得支撑或休息。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倚坐”常常用来描绘人物的姿态,传达一种放松、沉思或疲惫的状态。例如,一个疲惫的旅人可能会倚坐在树下休息。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倚坐”可能不太常用,人们更倾向于使用“靠着坐”或“靠在...上坐”。
专业领域:在设计或人体工程学领域,“倚坐”可能涉及到座椅的设计,确保人们在坐下时能够得到适当的支撑。
同义词:靠坐、斜靠、倚靠
反义词:直立、站立
词源:“倚”字在古代汉语中就有依靠的意思,而“坐”则是指坐下的动作。两者结合,形成了“倚坐”这个词汇。
演变:随着语言的发展,“倚坐”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用于描述具体的动作,还可以用于比喻,如“倚坐时光”表示享受或沉浸在某个时刻中。
在某些文化中,“倚坐”可能被视为一种放松和享受生活的方式。例如,在日本的茶道中,人们会倚坐在榻榻米上,体验一种宁静和平和的氛围。
情感反应:“倚坐”给人一种放松和舒适的感觉,可能让人联想到休息、沉思或享受时光。
联想:想象一个人倚坐在海边,听着海浪的声音,这种场景可能会让人感到宁静和满足。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看到人们在公园里倚坐在长椅上,享受阳光和自然的美景。这种场景让我感到放松和愉悦。
诗歌: 倚坐在时光的岸边, 听风吟唱岁月的歌。 阳光洒在肩上, 温暖了心中的每一个角落。
视觉:想象一个人倚坐在窗边,窗外是蓝天和白云,这种画面给人一种宁静和美好的感觉。
听觉:听到风吹过树叶的声音,伴随着远处鸟儿的鸣叫,这种声音让人感到放松和平静。
在英语中,“倚坐”可以翻译为“lean back”或“recline”,这些词汇在表达上略有不同,但都传达了依靠和放松的意思。
“倚坐”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动作,还蕴含了放松、享受和沉思的情感。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场景,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1.
【倚】
(形声。从人,奇声。本义:斜靠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倚,依也。 、 《易·说卦》-参天两地而倚数。 、 《史记·刺客列传》-倚柱而笑。 、 《韩非子·内储说下》-倚于郎门。 、 《韩非子·解老》-故曰:“祸兮福之所倚。 、 唐·柳宗元《三戒》-荡倚冲冒。 、 、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倚望、 倚身、 倚门
2.
【坐】
(会意。《说文》古文作象形字,象两人坐在土上。本义: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
同本义。
【引证】
林义光《文源》-像二人对坐土形。 、 《礼记·曲记》。疏:“坐通名跪,跪名不通坐也。”-坐而迁之。 、 《礼记·玉藻》-退而坐,取屦。 、 《礼记·少仪》-受立、授立,不坐。 、 《礼记·乐记》。疏:“坐,跪也。”-武坐致右宪王。 、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注:“膝行也。”按,坐者,尻也,处也。古席地而坐,膝着席而下其臀曰坐,耸其体曰跪。跪,亦谓之启。跪可言坐,坐不可言跪也。-坐行而入。 、 《史记·魏公子列传》-侯生坐上坐。 、 《书·太早上》-坐以待旦。 、 《礼记·玉藻》-坐如尸。 、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项伯东向坐,亚夫南向坐。 、 《战国策·魏策》-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喻矣。 、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坐语未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