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46: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46:41
“倚势欺人”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依靠自己的权势或地位去欺负别人。这个成语强调了利用外在的优势或权力来压迫、欺凌他人的行为。
“倚势欺人”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主要来源于**古代的社会现象和文学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其使用频率和强调点可能有所变化。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仁义”和“公平”,因此“倚势欺人”这种行为是被广泛批评的。在现代社会,随着法治观念的增强,这种行为更是受到法律的制约和社会的谴责。
这个成语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公正、不道德的行为。它可能会激发人们对正义和公平的追求,以及对权力滥用的警惕。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有人倚势欺人,我会选择站出来维护正义,或者通过合法途径寻求帮助和支持。
在诗歌中,可以将“倚势欺人”融入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如:
权势如山压,人心似水流。
倚势欺人者,终将自食其果。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个高大威猛的人压迫一个弱小无助的人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人们对这种行为的愤怒和不满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buse one's power”或“bully with power”,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意思相似。
“倚势欺人”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它不仅是对不公正行为的描述,也是对正义和公平的呼唤。在学*语言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对于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至关重要。
他虽是倚势欺人,我家放着有护持圣旨,这里和他理论不得,须是京师也有大似他的。
你既不会~,难道还有谁欺负到你举人头上?
1.
【倚】
(形声。从人,奇声。本义:斜靠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倚,依也。 、 《易·说卦》-参天两地而倚数。 、 《史记·刺客列传》-倚柱而笑。 、 《韩非子·内储说下》-倚于郎门。 、 《韩非子·解老》-故曰:“祸兮福之所倚。 、 唐·柳宗元《三戒》-荡倚冲冒。 、 、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倚望、 倚身、 倚门
2.
【势】
(形声。从力,埶(yì)声。本义:权力;权势)。
同本义。
【引证】
《史记·货殖列传序》-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 、 《明史·海瑞传》-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组词】
势家、 失势、 权势、 势子、 势利、 势任、 势利场
3.
【欺】
(形声。从欠,其声。“欠”与出气、说话有关。本义:欺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欺,诈欺也。 、 《贾子道术》-仁义修立谓之任,反任为欺。 、 《京房易传》-禄不遂行兹谓欺。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徒见欺。
4.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