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5:34: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5:34:30
“围城打援”是一个军事术语,字面意思是指在包围敌人的同时,打击前来救援的敌军。这个策略旨在通过双重压力迫使敌人投降或崩溃。
在军事领域,“围城打援”是一种常见的战术,用于最大化敌人的压力。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比喻性地描述一种策略或困境,其中一个人或团体被包围,同时还要应对外部援助的挑战。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军事策略或历史战役时。
“围城打援”源自中国古代军事策略,特别是在三国时期和战国时期,这种战术被广泛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于更广泛的语境,包括商业策略和体育战术。
在中国文化中,“围城打援”不仅是一个军事术语,也象征着一种智慧和策略。它体现了在困境中寻找出路的能力,以及在多重压力下保持冷静和策略性的重要性。
这个词汇可能引起一种紧张和策略性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战场上的紧张气氛和策略家的深思熟虑。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历史、军事或策略性游戏时。例如,在玩战略棋类游戏时,可能会使用这个词汇来描述一种战术。
在诗歌中,可以将“围城打援”比喻为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
在生活的战场上,我们围城打援,
一面坚守内心的城池,一面迎击外界的风雨。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座被围困的城堡,士兵们在城墙上坚守,同时远处有敌军前来救援。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紧张和战斗氛围的音乐,如战争电影的配乐。
在西方军事术语中,类似的策略可能被称为“双重打击”或“双重压力”。不同文化中,类似的战术可能有不同的名称,但其核心概念是相似的。
“围城打援”是一个富有策略性和紧张感的词汇,它不仅在军事领域有重要意义,在更广泛的语境中也具有比喻和象征的意义。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策略和困境的处理方式,并在语言表达中增加深度和多样性。
‘围城打援’的办法,不是常使用吗?
只有在‘~’的方针下,目的不在打围敌,而在打援敌。
1.
【围】
(形声。从囗,韦声。“囗”是“围”的古字。本义:环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按,围绕, 周围字当用此。”-囗,回也,象回币之形。 、 《广雅·释诂四》-围,裹也。 、 《易·系辞上》-范围天地之化。 、 《周礼·考工记·庐人》-以其一为之被而围之。
【组词】
围堑、 围圆、 围地、 围屏、 围落
2.
【城】
(会意。从土,从成,成亦声。本义:城墙)。
同本义 。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高墙。一般分两重,里面的叫城,外面的叫郭,城字单用时,多包含城与郭。城郭对举时,只指城。
【引证】
《说文》-城,所以盛民也。 、 《礼记·礼运》-城郭沟池以为固。 、 《史记·田单列传》-使老弱女子乘城。 、 《公羊传·定公十二年》。注:“天子周城,诸侯轩城。”-百雉而城。 、 《谷梁传·隐公七年》-城为保民为之也。 、 《墨子·七患》-城者,可以自守也。 、 唐·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组词】
城内;城外;万里长城;城守、 城曲、 城铺、 城堵
3.
【打】
量词,指十二个
【组词】
一打火柴、 一打鸡蛋、 一打铅笔
4.
【援】
(形声。从手,爰(yuán)声。本义:拉,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援,引也。 、 《诗·大雅·皇矣》-无然畔援。 、 《礼记·缁衣》-不援其所不及。 、 《礼记·中庸》-不援上。 、 《豆棚闲话》-男女授受不亲,嫂溺手援非正。 、 《左传》-右抚剑,左援带,命驱之出。
【组词】
援及、 援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