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46: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46:19
围垦:围垦是指在沿海、湖泊、河流等水域边缘,通过人工筑堤、排水等手段,将水域转变为可耕作的土地的过程。这一活动通常是为了增加耕地面积,以满足农业生产或城市发展的需要。
围垦一词源于汉语,由“围”和“垦”两个字组成。在古代,围垦主要是指在湖泊或河流边缘筑堤排水,以便耕作。随着技术的发展,围垦的方法和规模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其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围垦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是在沿海地区,围垦是增加耕地面积的重要手段。然而,围垦也带来了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因此在现代社会,围垦活动受到了更多的环境和社会考量。
围垦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利用,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在情感上,围垦可能引起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在个人经历中,围垦可能与家乡的土地开发、农业生产等活动相关。例如,小时候听长辈讲述如何通过围垦增加了耕地,改善了生活条件。
在诗歌中,围垦可以被用来象征人类对自然的探索和挑战:
海浪拍打古老的堤, 围垦者筑梦于泥泞。 一寸土,一寸希望, 从波涛中夺回绿意。
围垦可能让人联想到广阔的田野、繁忙的施工场景,以及海浪拍打堤岸的声音。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共同构成了围垦活动的生动画面。
在不同文化中,围垦的概念和实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荷兰的围垦工程(Polder)是世界闻名的,它们通过筑堤和排水将海水转变为可耕作的土地,这与**的围垦活动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其独特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围垦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知识和技术的词汇,它不仅反映了人类对土地的利用和改造,也提醒我们在进行围垦活动时要考虑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围垦这一词汇,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1.
【围】
(形声。从囗,韦声。“囗”是“围”的古字。本义:环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按,围绕, 周围字当用此。”-囗,回也,象回币之形。 、 《广雅·释诂四》-围,裹也。 、 《易·系辞上》-范围天地之化。 、 《周礼·考工记·庐人》-以其一为之被而围之。
【组词】
围堑、 围圆、 围地、 围屏、 围落
2.
【垦】
(形声。从土,(kěn)声。本义:翻土,开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新附》-垦,耕也。 、 《广雅·释地》-垦,耕也。 、 《国语·周语上》-土不备垦。 、 《列子·汤问》-叩石垦壤。
【组词】
垦化、 垦田、 垦民、 垦草、 垦耕、 垦耨、 垦发、 垦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