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00: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00:42
拐带:指非法带走或诱骗他人,尤其是儿童,使其离开家庭或监护人的行为。这种行为通常涉及非法拘禁、绑架或诱拐。
拐带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拐”(指拐骗)和“带”(指带走)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拐”已有诱骗之意,而“带”则表示带走或携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拐带”。
在许多文化和社会中,拐带被视为极其严重的犯罪行为,因为它直接威胁到家庭的安全和儿童的福祉。这种行为常常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和强烈的道德谴责。
拐带一词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如恐惧、愤怒和悲伤。它让人联想到无辜儿童的受害和家庭的破碎,因此在讨论或提及这一词汇时,人们往往会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反应。
在我的生活中,曾有一次听到关于拐带儿童的新闻报道,这让我深刻意识到保护儿童安全的重要性。这种**的报道常常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促使人们更加警惕和关注儿童的安全问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拐带”:
在夜的深渊,
拐带的阴影悄然降临,
无辜的笑声被黑暗吞噬,
家庭的温暖在泪水中破碎。
视觉联想:拐带可能让人联想到黑暗的街道、紧张的面孔和警车的灯光。 听觉联想:可能包括警笛声、父母的呼喊声和新闻报道的严肃语气。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拐带的概念和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意义——非法带走或诱骗他人——是普遍存在的。例如,在英语中,对应的词汇可能是“kidnapping”或“abduction”。
拐带一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涉及法律、道德和社会责任等多个层面。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一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应对现实世界中的相关问题。通过对“拐带”的深入学,我更加意识到语言的精确性和表达的复杂性,这对于提升我的语言能力和思维深度具有重要作用。
1.
【拐】
(形声。从手。本义:拐杖) 同本义 同: 枴
【引证】
《红楼梦》-沉香拐拄一根。
【组词】
拐子头、 拐儿、 拐柱、 拐子马
诱骗。把妇女或儿童骗带走。
【引证】
《红楼梦》-那日买了一个丫头,不想是拐子拐来的。 、 清·郭小亭《济公全传》-又拐了三百多去。
【组词】
拐孩子;拐占、 拐米倒做了仓官、 拐良为娼、 拐儿、 拐局
2.
【带】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表示束在腰间的一根带子和用带的两端打成的结。下面象垂下的须子,有装饰作用。本义:大带,束衣的腰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带,绅也。上象系佩之形。佩必有巾,从重巾。 、 《仪礼·士虞礼记》-不说带。 、 《诗·卫风·有狐》-之子无带。 、 《左传·桓公二年》-带裳幅舄。 、 《世说新语·文学》-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 、 《墨子·公输》-子墨子解带围城。
【组词】
带冕、 带围、 带钩、 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