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05: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05:29
词汇“拯擢”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拯”和“擢”。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拯擢”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结合起来,“拯擢”可以理解为在困境中救助并提拔某人,使其脱离困境并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在**传统文化中,“拯擢”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贤能观念,即在他人困境中伸出援手,并给予有能力的人更多机会。
“拯擢”给人以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英雄主义、仁爱和正义,激发人们对善良和公正的向往。
在现实生活中,“拯擢”可能体现在职场中帮助同事解决问题并给予晋升机会,或在社会活动中救助困境中的人并提供发展平台。
在诗歌中,“拯擢”可以用来表达对英雄行为的赞美:
在黑暗中,他如星辰般闪耀,
拯擢了希望,提拔了光明。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escue and promote”,但“拯擢”更具有文化特色和历史底蕴。
“拯擢”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的词汇,它不仅体现了救助和提拔的行为,还蕴含了对正义和仁爱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拯擢”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选择,并提升表达的深度和情感共鸣。
1.
【拯】
(形声。从手,丞(chéng)声。本义:向上举)。
同本义。
【引证】
《易·艮》。王弼注:“随,谓趾也。止其腓,故其趾不拯也。”孔颖达疏:“拯,举也。”-艮期腓,不拯其随。
2.
【擢】
(形声。从手,翟(dí)声。本义:抽引,拉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擢,引也。 、 《方言二》-擢,拔也。 、 《小尔雅》-拔根曰擢。 、 《史记·范雎列传》-擢贾之发,以赎贾之罪,尚未足。 、 枚乘《上书谏吴王》-夫十围之木,始生如蘖,足可搔而绝,手可擢而拔。 、 《韩非子·奸劫弑臣》-卓齿之用齐也,擢湣王之筋,悬之庙梁。 、 宋·苏轼《惠州李氏潜珍阁铭》-蔚鹅城之南麓,擢仙李之芳根。 、 汉·王符《潜夫论》-车上御驰马,蓬中擢舟船。 、 明·刘基《如梦令·题画》-风起,风起,擢入白擢花里。
【组词】
擢筋剥肤、 擢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