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3:08: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3:08:37
怒容可掬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形容人的愤怒表情非常明显,仿佛可以用手捧起来一样。基本含义是指某人因为愤怒而面部表情非常明显,容易被人察觉。
“怒容可掬”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汉语成语,历史悠久。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文化中,情绪的表达往往被认为是一种修养的体现。因此,“怒容可掬”在某种程度上可能被视为情绪控制不佳的表现。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紧张和不安,因为它暗示了一种强烈的负面情绪。联想上,可能会想到一个人因为极度愤怒而失去理智的场景。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在课堂上因为学生的不当行为而怒容可掬,那一刻,整个教室的气氛都变得非常紧张。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的怒容可掬,如同暴风雨前的乌云,压抑而沉重。”
结合图片,可能会想到一个人紧皱眉头,眼神锐利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沉重的呼吸声或低沉的怒吼。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is anger was palpable”,意思相近,但表达方式不同。
“怒容可掬”这个词汇在描述情绪表达方面非常生动和形象。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和理解他人的情绪状态。通过深入学这个词汇,我更加意识到语言在情感表达中的重要性。
方欲启问,只见那义士怒容可掬,飕地掣出匕首。
素姐~,只说:‘你不叫进来便罢,只是由他。’
1.
【怒】
(形声。从心,奴声。本义:发怒,明显地表形于外的生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怒,恚也。 、 《国语·周语》-怨而不怒。 、 《诗·邶风·柏舟》-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 唐·柳宗元《三戒》-驴不胜怒。 、 唐·杜甫《石壕吏》-吏呼一何怒。 、 晋·干宝《搜神记》-王怒。
2.
【容】
(会意兼形声。小徐本“从宀,谷(gǔ)。”大徐本看作会意。“宀”是房屋,“谷”是空虚的山洼,都有盛受的意思。本义:容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容,盛也。 、 《易·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 《汉书·五行志》-言宽大包容。 、 《荀子·解蔽》-故曰心容。 、 《史记·乐书》-广则容奸。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可容一人居。
【组词】
容隐、 容足、 容接、 容盛、 容民、 容民畜众、 容畜、 容受、 容放
3. 【可】
4.
【掬】
两手相合捧物。
【引证】
《礼记·曲礼》。释文:“两手曰掬。”-受珠玉者以掬。 、 《左传·宣公十二年》。注:“两手可掬。”-舟中之指可掬也。
【组词】
以手掬水;掬示
撅;翘起。
【引证】
《西游记》-八戒采着马,掬着嘴,摆着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