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47: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47:18
比利时(Belgium)是一个位于欧洲西北部的国家,北临荷兰,东接德国和卢森堡,南界法国,西濒北海。比利时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拥有发达的经济和高度工业化,是欧盟和北约的创始成员国之一。
“比利时”一词源自拉丁语“Belgica”,指的是古代高卢地区的一部分,后来逐渐演变为指代现在的比利时国家。
比利时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拥有法语、荷兰语和德语三种官方语言。这种语言多样性反映了其社会和文化的多元性。比利时的文化受到其邻国的影响,同时也对世界文化做出了贡献,尤其是在艺术、建筑和美食方面。
提到比利时,人们可能会联想到其丰富的历史、美丽的城市(如布鲁日和根特)、以及高品质的巧克力。这些联想往往带有积极的情感色彩,如浪漫、精致和传统。
个人可能会在旅行计划中考虑比利时,或者在与朋友讨论欧洲文化时提及比利时的特色。
在诗歌中,比利时可以作为一个象征,代表欧洲的中心和多元文化的融合。
在不同语言中,比利时的名称有所不同,如法语中的“Belgique”和荷兰语中的“België”,这反映了比利时内部的语言多样性。
比利时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一个地理位置,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历史和社会意义。在学习语言和了解世界文化的过程中,比利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其多元性和中心地位使其在全球化背景下具有特殊的意义。
1.
【比】
(会意。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它与“从”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本义:并列;并排)。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六月》-比物四骊。 、 《尔雅·释鸟》-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 、 《史记·天官书》-危东六星,两两相比曰司空。 、 《周礼·世妇》。注:“次也。”-比其具。 、 《周礼·田仆》-及献比禽。 、 《孟子·滕文公上》-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 《战国策·燕策》-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 《聊斋志异·促织》-纳比笼中。
【组词】
比肩、 比物、 比集、 比缀
2.
【利】
(会意。从刀,从禾。表示以刀断禾的意思。本义:刀剑锋利,刀口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利铦也。 、 《易·系辞》-其利断金。 、 《老子》-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荀子·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孟子·公孙丑下》-兵革非不坚利也。
3.
【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时,四时也。 、 《释名》-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 《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谓其三时不害。 、 《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 、 《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 、 《左传·闵公二年》-时事之征也。 、 《管子·山权数》-时者,所以记岁也。 、 《淮南子·天文》-四时者,天之吏也。 、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四时和谓之宝烛。 、 《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敬授人时。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组词】
时气、 时若、 时食、 时耕、 时夏、 时暑、 时景、 时禽、 时享、 时序、 时祀、 时田、 时令病、 时衣、 时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