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53: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53:43
坠马髻:这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一种古代妇女的发型,类似于马的鬃毛下垂的样子。这种发型通常是将头发高高束起,然后在头顶或脑后形成一个下垂的形状,给人一种优雅而又不失动感的感觉。
在文学作品中,坠马髻常被用来形容古代女子的发型,增添一种古典美和历史感。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涉及古代服饰、发型或历史文化的讨论中,它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考古学或服饰学,坠马髻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用以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惯和审美观念。
同义词:高髻、垂髻 反义词:平髻、短发
坠马髻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特别是唐宋时期,那时妇女流行梳高髻,而坠马髻是其中一种较为特殊的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发型逐渐淡出日常生活,但在某些传统节日或特殊场合,仍有人会尝试复原这种古典发型。
在传统文化中,发型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坠马髻**作为一种特定的发型,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美的特定要求和审美标准。它不仅是一种装饰,也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社会意义。
坠马髻给人以古典、优雅的联想,同时也带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它让人想到古代的宫廷生活、诗词歌赋,以及那些流传千古的美人形象。
在参观历史博物馆时,我曾看到过一些古代妇女的画像,她们梳着坠马髻,那种古典美让我印象深刻。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女子的诗时,我可以这样写:“她梳着坠马髻,步履轻盈,如风中柳絮,飘逸而又端庄。”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古代女子,梳着坠马髻,身着华丽的汉服,在古筝的悠扬声中,缓缓走过青石板路。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坠马髻的词汇,但类似的高髻发型在世界各地的古代文明中都有出现,如古埃及、古希腊等。
坠马髻作为一个词汇,不仅让我了解了古代妇女的发型,也让我对古代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
1.
【坠】
(形声。从土,队声。坠落到地上,故从土。本义:落下,掉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俗字作墜。-隊,从高陨也。 、 《尔雅》-墜,落也。 、 《广雅》-墜,堕也。 、 《公羊传·文公三年》-死而坠也。 、 《楚辞·离骚》-朝饮木籣之坠露兮。 、 《楚辞·九歌·国殇》-矢交坠兮士争先。 、 《吕氏春秋·察今》-自舟中坠于水。
2.
【马】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引证】
韩愈《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组词】
马伯乐、 马首、 马牌子、 马曹、 马圈、 马祭、 马绊、 马褐、 马祸、 马图
3.
【髻】
(形声。从髟(biāo),表示与毛发有关,吉声。本义:发髻) 同本义。
【引证】
《乐府诗集·陌上桑》-头上倭堕髻。 、 明·魏学洢《核舟记》-椎髻仰面。 、 清·袁枚《祭妹文》-汝梳双髻(髻,梳在头顶上的发结。)
【组词】
髻珠、 髻丫、 髻根、 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