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6:05: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05:02
“熟虑”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经过深思熟虑,仔细考虑。它强调在做出决定或表达意见之前,经过了充分的思考和权衡。
在文学作品中,“熟虑”常用来形容主人公在面对重要抉择时的内心活动,如“他在心中熟虑了许久,终于做出了决定。”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说“我需要熟虑一下”来表示需要时间仔细考虑。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商业谈判中,“熟虑”则意味着对细节的深入分析和评估。
同义词中,“深思”强调思考的深度,“细思”强调思考的细致,“慎重考虑”则强调考虑时的谨慎态度。反义词则反映了未经充分思考就做出决定的行为。
“熟虑”由“熟”和“虑”两个字组成。“熟”原指食物煮熟,引申为成熟、熟悉;“虑”指思考、担忧。两者结合,形成了表示经过充分思考的含义。在古代文献中,如《论语》等,已有使用“熟虑”的例子,表明这一词汇历史悠久。
在**文化中,“熟虑”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慎独”和“三思而后行”的观念,强调在行动前应充分考虑后果。在现代社会,这一词汇也常用于强调决策的慎重性和责任感。
“熟虑”给人以稳重、可靠的印象,它让人联想到深思熟虑的智者形象。在表达时,使用“熟虑”可以增加话语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在个人生活中,每当我面临重要决策时,我都会提醒自己要熟虑,确保不会因一时冲动而后悔。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月下独酌,心事熟虑,星辰为证,思绪如织。”
视觉上,“熟虑”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人独自在书房中沉思的画面。听觉上,可能是深夜里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的声音,或是钟表滴答滴答的响声。
在英语中,“熟虑”可以对应为“deliberate”或“thoughtful”,它们在不同语境中也有类似的含义和用法。
通过对“熟虑”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在决策和表达时深思熟虑的重要性。这一词汇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提醒我在生活中要更加谨慎和负责。
1.
【熟】
(形声。从火,孰(shú)声。本作“孰”。“熟”是后起字。本义:煮熟,食物烹煮到可吃的程度)。
同本义。
【引证】
《礼记·礼运》。疏:“谓烹煮。”-熟治万物。 、 《左传·宣公二年》-宰夫胹熊蹯不熟。
【组词】
熟末、 熟切店、 熟水、 熟献
2.
【虑】
(形声。从思,虍(hū)声。本义:思虑,谋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虑,谋思也。 、 《墨子·亲士》-非士无与虑国。 、 《诗·小雅·雨无止》-弗虑弗图。 、 《荀子·礼论》-礼之中焉,能思索谓之能虑。 、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 汉·贾谊《过秦论》-深谋远虑。 、 《战国策·燕策》-足下更虑之。
【组词】
考虑、 虑尽、 虑佚、 虑事多暗、 虑思、 虑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