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55: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55:29
词汇“斗齿牙”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出发。
“斗齿牙”字面意思是指牙齿像斗一样尖锐,可能用来形容牙齿的形状或者某种动物的牙齿特征。然而,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可能在一些特定的方言或古文中出现。
由于“斗齿牙”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可能在一些描述动物特征的文学作品中出现,或者在某些方言中用来形容人的牙齿。
由于“斗齿牙”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难以考证。可能源自古代对动物特征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淡出常用语汇。
在古代文化中,对动物的描述往往带有象征意义,“斗齿牙”可能用来形容某种具有攻击性或凶猛特征的动物,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理解。
“斗齿牙”这个词汇可能会给人带来一种凶猛、尖锐的联想,与攻击性和危险性相关联。
由于“斗齿牙”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较为罕见。
在创作中,可以将“斗齿牙”用于描述某种神秘或凶猛的生物,增加作品的神秘感和紧张氛围。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只具有“斗齿牙”的猛兽,其形象可能会让人联想到野性和力量。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来形容动物的牙齿特征,如英语中的“fangs”(尖牙)。
“斗齿牙”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描述。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类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的多样性和深度。
1.
【斗】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怒发对打形。本义:搏斗)。
搏斗;引申为战斗。
【引证】
《说文》。按,争也。-鬥,两士相对,兵杖在后,象鬥之形。 、 《古考经说》-二士对戟为鬥。 、 《说文》。按,相接之意。-鬥,遇也。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投身大敌,与之扑斗。
2.
【齿】
(象形。甲骨文,象嘴里的牙齿,象形字。战国文字在上面加了个声符“止”,成为形声字。小篆同。本义:牙)。
同本义。
【引证】
《大戴礼记·易本命》-男以八月而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 、 《素问·上古天真论》。注:“齿为骨余。”-发堕齿槁。
【组词】
齿吻、 齿颊
3.
【牙】
(象形。金文字形,象上下牙齿交错形。“牙”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槽牙)。
大牙,臼齿。古时,当唇者称齿,在辅车之后者称牙。
【引证】
《说文》-牙,牡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 、 《左传·隐公五年》。疏:“颔上大齿谓之牙。”-皮草齿牙。 、 《诗·召南·行露》-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
【组词】
牙祭、 牙疼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