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6:07: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6:07:11
“孙妇”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主要用于古代汉语中,指的是孙子的妻子,即孙媳。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由“孙”(孙子)和“妇”(妻子)两个字组成,合起来表示孙子的配偶。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如《红楼梦》等古典小说中,可能会出现“孙妇”这个词,用以指代家族中的孙子的妻子。在现代文学和口语中,这个词汇已经很少使用,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孙媳”或直接使用“孙子的妻子”来表达同样的意思。
“孙妇”这个词源于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中更倾向于使用“孙媳”这个更为通俗的词汇。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一些古词汇逐渐被更简洁、更符合现代语境的词汇所替代。
在古代**,家族观念浓厚,家族成员之间的称谓非常讲究,“孙妇”这样的词汇体现了家族内部的等级和关系。在现代社会,随着家族观念的淡化,这类特定的称谓也逐渐减少。
对于现代人来说,“孙妇”这个词可能会带有一种古风或传统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古代家族的规矩和礼仪。在情感上,这个词可能给人一种庄重、正式的感觉。
由于“孙妇”这个词汇在现代生活中不常见,个人应用的机会较少。但在学*古代文学或研究古代社会时,了解这个词汇还是有必要的。
在创作古风诗歌或小说时,可以使用“孙妇”这个词来营造古代的氛围,例如:“庭院深深,孙妇轻步,一袭古装,宛若画中人。”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穿着古代服饰的女子,优雅地在庭院中行走,这便是“孙妇”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戏曲中的唱词,如“孙妇拜见”等。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孙妇”的词汇,但会有类似的表达方式来指代孙子的妻子。例如,在英语中可能会使用“grandson's wife”来表达。
“孙妇”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汉语词汇的丰富性和历史变迁。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汉语的文化背景和语言发展。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虽然不必频繁使用,但了解其含义和用法对于深入学汉语是有益的。
1.
【孙】
(会意。从子,从系,续也。金文,象用绳索捆绑小孩子,意为少年俘虏。本义:儿子的儿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孫,子之子曰孙。 、 《礼记·杂记》注-孙谓祖后者。 、 《尔雅》-子子孙孙引无极也。 、 《列子·汤问》-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唐·杜甫《石壕吏》-有孙母未出,出入无完裙。
【组词】
祖孙;重孙、 孙少爷、 孙囡、 孙儿;孙孙、 孙妇、 孙曾
2.
【妇】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帚”,右边是“女”。从女持帚,表示洒扫。本义:已婚的女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婦,服也。从女,持帚,洒埽也。会意。谓服事人者。 、 《广雅》-女子谓之妇人。 、 《仪礼·士丧礼》。注:“妻妾子姓也。”-妇人侠床。 、 《礼记·曲礼》-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组词】
少妇;孕妇;媳妇;妇驵、 妇政、 妇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