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01: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01:51
“孙山”是一个汉语词汇,源自**古代的一个典故。据《宋史·艺文志》记载,宋代有一个名叫孙山的考生,他在一次科举考试中名列最后一名,因此“孙山”后来被用来比喻考试或竞赛中的最后一名,或者泛指排名靠后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孙山”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努力但成绩不佳的人,带有一定的讽刺或自嘲意味。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孙山”来形容自己在某个领域的落后状态,或者开玩笑地说某人是“孙山”。在专业领域,如教育或考试相关的讨论中,“孙山”可能会被用来具体指代考试成绩最低的考生。
同义词“垫底”和“倒数第一”与“孙山”意思相近,但“垫底”更口语化,而“倒数第一”更直接。反义词“状元”、“榜首”和“第一名”则与“孙山”形成鲜明对比,分别指代考试或竞赛中的第一名。
“孙山”一词源于宋代,经过数百年的演变,其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有所下降,更多出现在文学作品或特定的语境中。
在**传统文化中,科举考试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因此与考试相关的词汇往往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孙山”作为一个与考试成绩相关的词汇,反映了社会对教育成果的关注和对个人努力的评价。
“孙山”一词往往带有一种无奈和自嘲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那些虽然努力但结果不尽如人意的情况。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可能激发人们更加努力,避免成为“孙山”。
在学生时代,我曾有一次考试成绩不佳,被同学戏称为“孙山”。这个经历让我意识到,即使在不利的情况下,也不应放弃努力。
在诗歌中,可以将“孙山”融入到描述努力与失败的对比中:
笔下千言,考场一梦,
孙山之名,何足挂齿。
虽败犹荣,志在青云,
来日方长,再战江湖。
想象一个考场中,所有考生都在紧张地答题,而“孙山”则是那个最后一个交卷,面带苦笑的人。这个场景可以通过绘画或视频来表现,音乐可以选择一些紧张而又不失希望的旋律。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ead last”或“the last one”,但这些表达缺乏“孙山”所蕴含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孙山”作为一个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汇,不仅反映了古代科举制度的影响,也体现了现代社会对个人努力的评价。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差异,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
1.
【孙】
(会意。从子,从系,续也。金文,象用绳索捆绑小孩子,意为少年俘虏。本义:儿子的儿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孫,子之子曰孙。 、 《礼记·杂记》注-孙谓祖后者。 、 《尔雅》-子子孙孙引无极也。 、 《列子·汤问》-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唐·杜甫《石壕吏》-有孙母未出,出入无完裙。
【组词】
祖孙;重孙、 孙少爷、 孙囡、 孙儿;孙孙、 孙妇、 孙曾
2.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