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07: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07:27
“倜傥不群”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倜傥”和“不群”两个词组成。其中,“倜傥”形容人风度翩翩、洒脱不羁,“不群”则指与众不同,超群出众。结合起来,“倜傥不群”形容一个人不仅风度翩翩,而且才华出众,与众不同。
“倜傥”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原指司马相如的风度。“不群”则源于《论语·子罕》,指孔子与众不同。两者结合成为成语,形容人的风度和才华。
在**传统文化中,“倜傥不群”常被用来赞美那些既有外在风度又有内在才华的人。这种赞美体现了对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视。
这个词汇给人以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那些既有外在魅力又有内在才华的人。它激励人们追求卓越,不断提升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位老师,他不仅学识渊博,而且风度翩翩,深受学生喜爱。他的形象和气质让我想到了“倜傥不群”这个词汇。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他如风中柳,倜傥不群姿。
才华横溢处,众人皆仰之。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风度翩翩的男子,站在风景如画的地方,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古典音乐,如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来营造一种优雅而超群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harismatic and exceptional”,但这种表达更侧重于个人的魅力和非凡,不如“倜傥不群”那样兼具风度和才华的全面描述。
“倜傥不群”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人的外在风度和内在才华,还体现了对个人全面发展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提升沟通的艺术性。
或若登高望其类,或若既往而中顾,或若倜傥不群,或若自检于常度。
余友毕怡庵,~,豪纵自喜。
1.
【倜】
a.超然或特出的样子;b.疏远的样子。
【引证】
洒脱,不拘束。
【引证】
、
2.
【傥】
(形声。从人,党声。本义: 洒脱不拘,不拘于俗)。
同本义。
【引证】
《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注:“无行检也。”-赞陈汤傥荡。 、 《汉书·史丹传》-貌若傥荡不备。
【组词】
倜傥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群】
(形声。从羊,君声。本义:羊群;兽群;人群)。
三个以上的禽兽相聚而成的集体。
【引证】
《说文》-群,辈也。 、 《国语·周语》-兽三为群。 、 《诗·小雅·吉日》-或群或友。 、 《诗·小雅·无羊》-三百维群。 、 《礼记·曲礼》-大夫不掩群。 、 诸葛亮《后出师表》-群疑满服,众难塞胸。 、 柳宗元《封建论》-故近者聚而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