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50: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50:42
“倚马长才”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文学,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倚靠在马背上就能展现出卓越的才华。基本含义是指某人才华横溢,即使在不正式的场合或不经意间也能表现出非凡的才能。
在文学作品中,“倚马长才”常用来形容文人墨客在旅途或闲暇时的即兴创作,如诗、文等。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文艺圈子或教育领域,可能会用来赞扬某人的才华。
“倚马长才”这个词汇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特别是唐宋时期,那时文人常常在马背上或旅途中有感而发,创作出许多流传千古的诗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形容任何场合下的才华展现。
在**文化中,文学和艺术一直被高度推崇,因此“倚马长才”这样的词汇在文学和艺术领域尤为常见。它反映了社会对才华和创造力的尊重和赞赏。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佩和羡慕。它让我联想到那些能够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发挥创造力的人,这种能力是许多人所向往的。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在课堂上总能即兴创作出富有教育意义的诗句,他的这种能力让我深刻理解了“倚马长才”的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幕降临,星辰点缀,他倚马长才,诗句如流星划过天际。”
视觉上,我联想到一位文人骑在马上,手持笔墨,随时准备记录下灵感。听觉上,可能是马蹄声和笔触纸张的声音交织在一起。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natural talent”或“a gift”,但这些词汇没有“倚马长才”那种即兴和随性的意味。
“倚马长才”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才华,还强调了这种才华的即兴和随性。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要随时准备捕捉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无论在什么环境下。
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掇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两人不来多嘴,全凭那斫轮老手徐世昌,及~王式通,悉心研究。
1.
【倚】
(形声。从人,奇声。本义:斜靠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倚,依也。 、 《易·说卦》-参天两地而倚数。 、 《史记·刺客列传》-倚柱而笑。 、 《韩非子·内储说下》-倚于郎门。 、 《韩非子·解老》-故曰:“祸兮福之所倚。 、 唐·柳宗元《三戒》-荡倚冲冒。 、 、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倚望、 倚身、 倚门
2.
【马】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引证】
韩愈《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组词】
马伯乐、 马首、 马牌子、 马曹、 马圈、 马祭、 马绊、 马褐、 马祸、 马图
3.
【长】
老,年高。
【引证】
《广雅》-长,老也。 、 《孟子》。注:“年长也。”-不挟长。 、 《庄子》-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 、 杜甫《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 《国语》-齐侯长矣。
【组词】
长艾、 长没
年长,年龄较大。
【引证】
明·魏禧《大铁椎传》-长子灿七岁。 、 《醒世恒言》-弟辈衣食自足,不消兄长挂念。
【组词】
长君、 长德、 长贤、 长主、 长宾、 长年、 长郎
4.
【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一横表示土地,下面象草木的茎(嫩芽)刚刚出土,其枝叶尚未出土的样子。本义:草木初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才,草木之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