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26: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26:55
切磋:原指古代制造骨器、象牙器时,对材料进行切割、琢磨的过程。引申为在学问、技艺等方面相互讨论、交流,以提高水平。
“切磋”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为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里的“错”和“攻”即指切磋琢磨。后来,这个词逐渐被用来比喻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学*。
在**传统文化中,“切磋”强调的是一种谦虚好学、相互尊重的态度。在儒家文化中,君子之间的切磋被视为一种美德,有助于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
“切磋”这个词给人一种积极向上、勤奋学*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围坐一起,共同探讨问题,这种场景充满了智慧和友善。
在我的学*生涯中,我经常与同学们切磋学术问题,这种交流不仅增进了我们的友谊,也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学术水平。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切磋”:
在知识的海洋里,我们切磋琢磨,
如同匠人雕琢玉石,精益求精。
每一次思想的碰撞,都是心灵的升华,
在切磋中,我们共同成长,携手前行。
想象一幅画面:几位学者围坐在一张古朴的桌子旁,桌上摆满了书籍和笔记,他们正热烈地讨论着某个学术问题。这种场景让人联想到知识的交流和智慧的火花。
在英语中,“切磋”可以对应为“exchange ideas”或“discuss in depth”。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都是指深入的交流和学*。
“切磋”这个词不仅代表了学和交流的过程,也体现了对知识的尊重和对进步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切磋”这个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学术交流和人际互动。
1.
【切】
摩擦;接触。
【引证】
《广雅》-切,摩也。 、 《史记·扁鹊仓公传》-不待切脉。 、 《淮南子·原道》-可切循把握。
【组词】
切齿、 切磨、 切摩、 切循
一定要。
【引证】
《老残游记》-诸位切不可乱动。
【组词】
切照、 切须、 切不可骄傲;切勿吸烟;切勿、 切戒、 切莫、 切须
2.
【磋】
(形声。从石,差声。本义:①失足跌倒。见《广韵》。②把骨、角制成器物)。
磨治象牙。泛指磨治器物。
【引证】
《广韵》-治象牙曰磋。 、 《尔雅》-骨谓之切,象谓之磋,玉谓之琢,石谓之磨。 、 《论衡·量知》-切磋琢磨,乃成宝器。 、 《诗·卫风·淇奥》-如切如磋。
【组词】
磋磨、 磋琢、 磋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