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7:32: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32:33
“异口同韵”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不同的人说出的话却有着相同的韵律或节奏。基本含义是指不同的人或不同的说法在表达上却有着相似或一致的特点。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不同的言论或观点在形式上的一致性,有时也用来形容不同的声音或音乐在韵律上的和谐。
在文学中,“异口同韵”可以用来形容诗歌或散文中的不同句子在韵律上的和谐,强调语言的美感。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不同人的说法虽然内容不同,但在表达方式上却有着相似之处。在专业领域,如音乐或语言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不同声音或语言在韵律上的相似性。
同义词“异曲同工”和“异途同归”都强调不同的方法或途径达到相同的结果,而“异口同韵”则强调形式上的一致性。反义词“南辕北辙”和“背道而驰”则表示完全相反的方向或目的。
“异口同韵”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语言韵律和谐的重视。在古代文学和音乐中,韵律的一致性被视为一种美学标准,因此这个成语在文学和艺术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文化中,语言的韵律和谐被视为一种美学追求。因此,“异口同韵”这个成语在文学和艺术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体现了汉语的韵律美,也反映了人对和谐统一的追求。
“异口同韵”这个成语给人以和谐、一致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音乐中的和声,或是诗歌中的韵律,带来一种美感和愉悦。在思维和表达中,这个成语强调了形式上的统一,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交流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团队讨论中听到不同成员提出各自的观点,尽管内容各异,但他们的表达方式却异口同韵,这让我感到团队的凝聚力和一致性。
在诗歌创作中,我可以尝试使用“异口同韵”来构建不同诗句之间的韵律和谐,例如:
春风拂面,柳絮飘飘,
夏日炎炎,蝉鸣阵阵。
秋月皎皎,枫叶红红,
冬雪皑皑,梅香淡淡。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中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方说着相似的话,形成一种视觉上的和谐。结合音乐,可以想象一段旋律中不同的乐器演奏出相似的节奏,形成一种听觉上的和谐。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ifferent voices, same tune”,虽然直译为“不同的声音,相同的曲调”,但这种表达在英语中并不常见,更多地强调内容上的一致性而非形式上的和谐。
“异口同韵”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强调了语言和音乐中韵律的和谐,体现了*人对和谐统一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的美感和表达的一致性。通过对这个成语的学*,我更加欣赏汉语中的韵律美,并在创作和交流中尝试运用这种和谐的表达方式。
现在的人们不但不复以窄窄金莲为美,反异口同韵的诋为丑恶。
1.
【异】
(会意。“異”,甲骨文字形,象个有手、脚、头的人形。从廾(gǒng)从畀(bì)。畀,予也。本义:奇特;奇异;奇怪)。
同本义。
【引证】
《玉篇》-异,怪也。 、 《广韵》-异,奇也。 、 《列子·杨朱》-何以异哉。 、 左思《魏都赋》-异乎交益之士。 、 《战国策·赵策》-妇人异甚。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产异蛇。 、 唐·柳宗元《三戒》-觉无异能。 、 宋·王安石《伤仲永》-父异焉。
【组词】
异疾、 异形
2.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
3. 【同】 ——见“胡同”hútòng。
4.
【韵】
(形声。从音,员(匀)声。本义:和谐悦耳的声音)。
同本义。
【引证】
宋·苏轼《石钟山记》-余韵徐歇。 、 《西游记》-短笛无声,寒砧不韵。
【组词】
韵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