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49: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49:57
词汇“宛景矛”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似乎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因此,我们将从假设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假设它是一个由“宛”、“景”和“矛”三个字组合而成的词汇。
结合这三个字,我们可以推测“宛景矛”可能指的是一种曲折、蜿蜒的景象,或者是一种比喻,形容某种情况或事物的尖锐、直接性质。
由于“宛景矛”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无法提供确切的词源和演变历史。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宛景矛”可能被赋予特殊的象征意义,比如在某个故事或传说中代表某种特定的挑战或考验。
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个人应用的例子可能较少,但如果在一个特定的故事或情境中,它可能会被用来形容某种复杂的心理状态或外部环境。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宛景矛”来形容一种既美丽又危险的景象:
夜幕低垂,星辰如宛景矛, 刺穿黑暗,照亮迷茫的路。
由于“宛景矛”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无法进行跨文化比较。
尽管“宛景矛”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通过假设性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它可能具有的丰富含义和潜在的应用场景。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景象。
1.
【宛】
(形声。从宀(mián),夗(yuàn)声。象屋里的草弯曲自相覆盖。本义:弯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宛,屈草自覆也。 、 《史记·司马相如传》-宛宛黄龙。 、 《汉书·扬雄传下》-是以欲谈者宛舌而固声。
【组词】
宛妙、 宛虹、 宛曲、 宛委、 宛宛、 宛燀
2.
【景】
(形声。从日,京声。本义:日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景,日光也。 、 《荀子·解蔽》-浊明外景,清明内景。 、 《尔雅》-四时和谓之景风。 、 《广雅》。按,犹日光风也。-南方景风。 、 江淹《别赋》-日出天而耀景。 、 《文选·张载·七哀诗》-朱光驰北陆,浮景忽西沈。 、 张衡《西京赋》-流景曜之韡晔。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景翳翳以将入。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
【组词】
景曜、 景光、 景焕、 景辉
3.
【矛】
(象形。金文字形,是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进攻性武器。本义:长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矛者,刺兵也,其饰县毛羽,兵车左人持弓,右人持矛,中人御。又有夷矛者,长二丈四尺,兵车所不建,不常用。-矛,酋矛也。建于兵车,长二丈,象形。 、 《诗·郑风·清人》-二矛重英。 、 、 《诗·秦风·无衣》-脩我戈矛。 、 《礼记·曲礼》-进矛戟者。 、 《周书·王会》-操戈执矛。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矛若林立。
【组词】
矛戈、 矛弧、 矛子、 矛戟、 矛叉、 矛舛、 矛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