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1:22: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22:38
词汇“却论”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似乎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因此,我将基于假设和可能的含义来进行分析。
假设“却论”是一个合成词,由“却”和“论”组成。其中,“却”通常表示转折或否定,“论”则与讨论、论述相关。因此,“却论”可能指的是一种与常规或预期相反的论述或观点。
由于“却论”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追溯。如果它是一个新造词或特定领域的术语,可能需要查阅相关文献或资料。
在鼓励创新和批判性思维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却论”可能被视为一种积极的贡献,有助于推动知识和理论的发展。
“却论”可能给人带来一种新鲜感或挑战感,因为它暗示了一种不同于常规的思考方式。
由于“却论”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可能较少。但如果在一个需要提出创新观点或挑战现有理论的场合,使用“却论”可能会非常有效。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却论”来表达一种颠覆性的美学观点:
在传统的花园里,
我种下却论的花朵,
它们不按季节开放,
却在冬日里绽放。
由于“却论”涉及颠覆和创新,可以联想到一些非传统的艺术作品或实验音乐,它们挑战了传统的审美和听觉习惯。
如果“却论”是一个特定文化或语言中的词汇,可以比较它在其他文化或语言中的对应词汇,例如英语中的“counter-argument”或“dissenting opinion”。
尽管“却论”不是一个常见词汇,但它体现了语言的灵活性和表达的多样性。在特定的语境和需求下,它可以成为一个有力的表达工具,帮助人们传达独特的观点和创新的思想。
1.
【却】
(形声。本作“却”,俗字作“却”。从卩,谷(què)声。卩(jié),象人下跪的样子,即腿骨节屈曲的样子。从“卩”与脚的活动有关。本义: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退也”。-却,节欲也。 、 《考工记·梓人》-却行仄行。 、 《庄子·人间世》-吾行却曲。 、 《战国策·秦策》-怒战栗而却。 、 《仪礼·既夕礼》-却下而载之。 、 《楚辞·愍命》-却骐骥以转运兮。 、 《史记·魏公子列传》-北救赵而却秦。 、 、 《史记·廉颇蔺相列传》-持璧却立。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曳笏却立。
【组词】
退却、 却走、 却还、 却避、 却归、 却略、 却去、 却生、 却立
2.
【论】
(形声。从言,仑(lún)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
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
【引证】
《说文》-论,议也。 、 《论语序集解》-论理也,次也。 、 《周礼·考工记》。注:“谓谋虑治国之政令也。”-坐而论道。 、 《史记·张仪传》-臣请论其故。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留连论诗。 、 《资治通鉴·汉纪》-与蒙论议。 、 诸葛亮《出师表》-每与臣论此事。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十几人论议。
【组词】
论道、 论黄数黑、 论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