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7 01:02: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01:02:31
词汇“凝念”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出发。
“凝念”可以理解为集中注意力或深思熟虑的状态。其中,“凝”意味着集中或凝聚,“念”则指思考或念头。结合起来,“凝念”描述的是一种专注思考或深思熟虑的心理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凝念”可能用来形容人物在某个关键时刻的深思熟虑,或者在面对重大决策时的专注状态。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哲学讨论中,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汇来描述特定的思维状态。
由于“凝念”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常用词汇“凝”和“念”组合而成,用以描述一种特定的思维状态。
在东方文化中,尤其是禅宗和道家思想中,凝念可能与冥想和内观等修行方式有关,强调内心的平静和专注。
“凝念”给人一种深沉和专注的感觉,可能让人联想到静谧的夜晚、深邃的星空或是内心的宁静。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需要做出重要决策时使用“凝念”这个词来形容自己的状态,比如在职业规划或人生选择时。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光下,我凝念着远方的你,思绪如星河般流淌。”
视觉上,“凝念”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人静静地坐在窗前,目光深邃,思绪飘远。听觉上,可能是夜晚的宁静,只有微风和心跳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eep contemplation”或“intense focus”,但这些表达没有“凝念”所带有的东方哲学和文化色彩。
“凝念”是一个富有东方文化特色的词汇,它描述了一种深沉和专注的思维状态。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用,但在文学和哲学讨论中,它能够丰富语言的表达力。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对于提升语言的深度和丰富性是有帮助的。
1.
【凝】
(会意。古冰字,从水,从疑。疑,止也。疑亦声。本义:结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凝,水坚也。 、 《广雅》-凝,定也。 、 《诗·卫风·硕人》-肤如凝脂。 、 《考工记》-凝土以为器。 、 《礼记·乡饮酒义》-天气严疑之气。 、 枚乘《七命》-霜锷水凝。 、 唐·岑参《走马川行》-幕中草檄(xì)砚水凝。
【组词】
凝寒、 凝冰、 凝雨、 凝涸、 凝霜
2.
【念】
(形声。从心,今声。本义:常思;思念,惦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念,常思也。 、 《诗·大雅·文王》-天念尔祖。 、 《诗·邶风·谷风》-不念昔者。 、 《论语》-不念旧恶。 、 《战国策·赵策》-念悲其远。 、 《史记·陈涉世家》-念鬼。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念母劳家里。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念蒙君实。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因念黄山当平生奇览,而有奇若此。
【组词】
念诵、 念恤、 念旧、 念思、 念想、 念一、 念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