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9:50: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9:50:25
“琴城”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以琴(一种传统乐器)为主要文化特征的城市。基本含义可能指的是一个城市因其音乐文化,尤其是琴类音乐而闻名,或者是一个城市中有大量的琴师、琴行和琴艺活动。
在文学中,“琴城”可能被用来象征文化底蕴深厚、艺术氛围浓郁的地方。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形容一个地方的音乐文化特别发达。在专业领域,如音乐学或城市规划中,“琴城”可能指的是一个专门研究和推广琴文化的城市项目或计划。
同义词“音乐之城”和“艺术之都”强调的是城市的音乐和艺术属性,而“琴城”则更具体地指向琴这一乐器。反义词则强调了与文化艺术相对的工业和商业属性。
“琴城”作为一个词汇,可能是近年来随着文化艺术城市的概念兴起而新创的词汇。它结合了“琴”这一传统乐器和“城”这一地理概念,形成了一个具有特定文化指向的词汇。
在,琴(如古琴)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乐器,因此“琴城”可能在文化中具有特殊的意义,象征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琴城”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优雅和深邃的文化氛围,给人一种远离尘嚣、沉浸在艺术世界中的感觉。
如果我曾在某个以琴文化著称的城市生活或旅行,我可能会分享在那里听琴、学琴的经历,以及那种独特的文化体验。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写:“在琴城的夜幕下,琴弦轻拨,月光如水,流淌在每一颗向往艺术的心间。”
想象一下,一个城市的街头巷尾都飘荡着悠扬的琴声,古老的建筑与现代的琴行交相辉映,这样的场景会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享受。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会有类似的概念,如“吉他城”或“钢琴城”,但这些词汇的使用和文化内涵会根据不同国家的音乐传统和城市特色有所不同。
“琴城”这个词汇不仅代表了音乐文化的一个方面,也反映了人们对于艺术和传统的尊重与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艺术价值。
1.
【琴】
(本作“珡”。象形。小篆字形,象乐器形,上面“玨”象弦和弦柱,下面象琴身。本义:拨弦乐器。俗称古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琴,弦乐也。神农所作,洞越练朱五弦,周加二弦,象形。古文从瑟金省声。 、 《广雅·释乐》-神农氏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宫商角徵羽,文王增二弦,曰少宫、少商。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乐琴书以消忧。
【组词】
琴史、 琴书、 琴床、 琴柱
2.
【城】
(会意。从土,从成,成亦声。本义:城墙)。
同本义 。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高墙。一般分两重,里面的叫城,外面的叫郭,城字单用时,多包含城与郭。城郭对举时,只指城。
【引证】
《说文》-城,所以盛民也。 、 《礼记·礼运》-城郭沟池以为固。 、 《史记·田单列传》-使老弱女子乘城。 、 《公羊传·定公十二年》。注:“天子周城,诸侯轩城。”-百雉而城。 、 《谷梁传·隐公七年》-城为保民为之也。 、 《墨子·七患》-城者,可以自守也。 、 唐·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组词】
城内;城外;万里长城;城守、 城曲、 城铺、 城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