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9 14:54: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14:54:15
词汇“寝饿”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词汇,因此我们无法从常规的词典中找到其确切的定义和用法。然而,我们可以尝试从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中进行分析。
“寝饿”由两个汉字组成:“寝”和“饿”。“寝”通常指睡觉或寝室,而“饿”则表示饥饿。结合这两个字,我们可以推测“寝饿”可能指的是在睡觉时感到饥饿的状态。
由于“寝饿”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没有固定的用法。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能会创造性地使用这个词汇来描述一种特殊的情感或状态,比如在深夜醒来时的饥饿感。
由于“寝饿”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以下例句是假设性的:
同义词:夜宵、夜食(指夜间进食的行为) 反义词:饱足、饱腹(指吃饱的状态)
由于“寝饿”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无从考证。
在某些文化中,人们可能会强调晚餐的重要性,以避免夜间饥饿。因此,“寝饿”可能在讨论饮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的语境中出现。
“寝饿”可能引发一种不适或焦虑的情感,因为它涉及到夜间的不适感,这可能会影响睡眠质量。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有人在夜间经常感到饥饿,可能会采取措施,如晚餐后吃一些轻食,以避免“寝饿”。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寝饿”来描绘深夜的孤独和渴望:
月光洒在空荡的床边,
寝饿的心在夜色中徘徊。
视觉上,“寝饿”可能让人联想到昏暗的卧室和空荡的餐桌。听觉上,可能是深夜的寂静和偶尔的肚子咕噜声。
在不同文化中,夜间饥饿可能被视为不同的现象,有的文化可能更重视晚餐,而有的文化可能更倾向于夜间进食。
尽管“寝饿”不是一个标准词汇,通过对它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词汇的创造性和语境依赖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词汇的多义性和灵活性是非常重要的。
1.
【寝】
(形声。从宀,侵声。本义:睡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寢,卧也。 、 《礼记·曲礼上》-寝毋伏。 、 《论语·公冶长》-宰于昼寝。 、 《公羊传·僖公二年》-寡人夜者寝而不寐。 、 《战国策·齐策》-暮寝而思之。 、 《资治通鉴·唐纪》-元济尚寝。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寝必重褥。 、 清·魏禧《大铁椎传》-既同寝。
【组词】
寝不成寐、 寝不安席、 寝卧、 寝床、 寝息、 寝衾、 寝宿、 寝饭、 寝兴、 寝膳、 寝燕
2.
【饿】
(形声。从食,我声。本义:饥之甚。按:在古代,“饥”与“饿”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别。“饥”指一般的肚子饿;“饿”是严重的饥饿)。
同本义 。与“饱”相对。
【引证】
《说文》-饿,饥也。 、 《六书故》-饿,无食久馁也。 、 《正字通》-饿,甚于饥也。 、 《谷梁传》疏引徐邈说-有死者曰大饥,无死者曰大饿。 、 《淮南子·说山》-无一月饿。 、 《韩非子·饰邪》-家有常业,虽饥不饿。
【组词】
饿隶、 饿损、 饿杀鬼、 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