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30: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30:45
寝食俱废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睡觉和吃饭都废弃了”,形容人因为极度忧虑、悲伤或专注于某事而完全不顾及日常生活,即废寝忘食的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寝食俱废 常用来描绘人物因重大**或情感纠葛而陷入深深的忧虑或痴迷状态。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因为某件事情过于投入而忽略了基本的生活需求。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医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一种因压力或情绪问题导致的生理反应。
寝食俱废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结构和意义在历史长河中保持相对稳定。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类似表达,用以描述人的极端情感或行为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寝食俱废 常被用来强调情感的深度和行为的极端。它反映了人们对情感和责任的重视,以及在面对重大时的反应模式。
这个词汇给人以沉重和压抑的情感联想,让人想到那些因为过度忧虑或痴迷而失去平衡的人。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和处理情感时,也应保持生活的平衡。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因为工作压力或个人问题而短暂经历寝食俱废的状态,这种体验让人深刻理解到平衡生活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光下,他寝食俱废,只为那一抹遥不可及的微笑。”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个孤独的身影在昏暗的房间中,灯光微弱,人影憔悴。听觉上,可能是寂静的夜晚,只有偶尔的叹息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to lose sleep over something" 或 "to be preoccupied to the point of neglecting basic needs",虽然不如寝食俱废那样简洁和富有诗意,但也传达了类似的意思。
寝食俱废 这个成语深刻描绘了人在极端情感或行为状态下的生活状态,它不仅是语言的表达,也是文化和情感的反映。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加深对文化背景的理解。
夏六月,真若赤目,肿痛特甚,寝食俱废。
1.
【寝】
(形声。从宀,侵声。本义:睡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寢,卧也。 、 《礼记·曲礼上》-寝毋伏。 、 《论语·公冶长》-宰于昼寝。 、 《公羊传·僖公二年》-寡人夜者寝而不寐。 、 《战国策·齐策》-暮寝而思之。 、 《资治通鉴·唐纪》-元济尚寝。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寝必重褥。 、 清·魏禧《大铁椎传》-既同寝。
【组词】
寝不成寐、 寝不安席、 寝卧、 寝床、 寝息、 寝衾、 寝宿、 寝饭、 寝兴、 寝膳、 寝燕
2. 【食】 ——用于人名的字。如汉代的郦食其、审食其。
3.
【俱】
(形声。从人,具声。本义:走在一起,在一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俱,皆也。 、 《战国策·齐策》。注:“偕也。”-而仪与之俱。 、 《庄子·天运》-道可载而与之俱也。 、 《史记·魏公子列传》-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 、 《汉书·李广苏建传》-百余人俱。 、 、 《世说新语·自新》-处与之俱。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使与书俱。
4.
【废】
(形声。从广,发声。从“广”(yǎn),表示与房屋有关。本义:房子倾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顿之言钝,谓屋钝置无居之者也。”-废,屋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