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3:27: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27:35
廉声: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廉洁的名声或声誉。在汉语中,“廉”通常指廉洁、不贪污,而“声”则指名声、声誉。因此,“廉声”合起来指的是一个人或组织因廉洁行为而获得的良好声誉。
在文学作品中,“廉声”可能用来形容一个历史人物或官员的品德高尚,如“他一生廉洁奉公,留下了不朽的廉声。”
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说:“他在社区里有着很好的廉声,大家都知道他是个诚实的人。”
在专业领域,特别是在政府或企业中,“廉声”可能指的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反腐败方面的良好记录和公众形象。
同义词:清誉、廉洁名声、正直声誉
反义词:污名、贪污名声、腐败声誉
“廉声”这个词汇在**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根基,源自对廉洁、正直的推崇。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个人品德的评价,也扩展到组织和企业的形象建设。
在**文化中,廉洁被视为官员和公民的重要品质。因此,“廉声”在社会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是评价一个人或组织道德水准的重要标准。
提到“廉声”,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正直、诚信和可信赖。这个词汇给人以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是社会对良好道德行为的肯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或听说某个人因为廉洁的行为而获得了“廉声”,这种正面的事迹会激励我们自己也追求更高的道德标准。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廉洁如松,廉声传千里,不染尘埃,清风自来。”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官员在公众面前宣誓廉洁,周围的人们投以敬佩的目光。这样的场景能够很好地体现“廉声”的视觉联想。
在不同文化中,虽然具体的词汇可能不同,但对廉洁的推崇和对其声誉的重视是普遍存在的。例如,在英语中,“integrity”和“reputation”可以用来描述类似的概念。
“廉声”这个词汇在*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个人品德的体现,也是社会对廉洁行为的认可。在学语言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对于塑造个人形象和社会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1.
【廉】
(形声。从广(yǎn),兼声。从“广”,表示与房屋有关。本义:厅堂的侧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堂之侧边曰廉,故从广。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户五尺,士三尺。堂边皆如其高。-廉,仄也。 、 《仪礼·乡饮礼》。郑玄注:“侧边曰廉。”-设席于堂廉东上。 、 《汉书·贾谊传》-故陛九级上,廉远地,则堂高。
2.
【声】
(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声,音也。 、 《礼记·乐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 《虞书》-声依永律和声。 、 《礼记·郊特牲》-凡声阳也。 、 《诗·齐风·鸡鸣》-苍蝇之声。 、 《诗·小雅·车攻》-有闻无声。 、 柳宗元《永州八记》-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 《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
【组词】
声叉、 声嘶、 声如洪钟、 声振林木、 声动梁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