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1:34: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1:34:48
生妻: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源自古代汉语,指的是年轻的妻子,尤其是指尚未生育的妻子。在古代社会,一个女子的婚姻状态和生育能力对其社会地位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生妻”一词带有一定的社会和文化含义。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如诗词、小说中,可能会提及“生妻”来描述一个年轻、貌美且尚未生育的妻子。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现代汉语中更常用“年轻的妻子”或“新婚妻子”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社会学研究中,可能会使用这个词汇来探讨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婚姻状况。
同义词:年轻的妻子、新婚妻子、少妇 反义词:老妻、寡妇(在生育和婚姻状态的对比上)
“生妻”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生”字在这里指的是年轻、新鲜的状态,而“妻”则是指妻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更倾向于使用更直接和现代的表达方式。
在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她的婚姻和生育状况。一个“生妻”通常被视为家庭的新希望,她的美貌和生育能力被认为是家族延续的关键。这种观念在现代社会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女性的价值不再仅仅基于婚姻和生育。
提到“生妻”,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社会中女性的脆弱和依赖性,以及她们在家庭中的角色。这种联想可能会引发对女性权益和性别平等的思考。
在现代生活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因此很难找到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然而,通过学*和了解这个词汇,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的特点。
在创作中,可以将“生妻”融入到一个关于古代女性命运的故事中,探讨她在传统与现代价值观冲突中的挣扎和成长。
结合古代服饰和家居环境的图片,可以更好地展现“生妻”的形象。音乐方面,可以选择古筝或古琴的音乐,营造出古代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生妻”的词汇,但类似的主题,如年轻妻子的角色和地位,在不同文化中都有所体现。
通过对“生妻”这一词汇的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限制,以及这些观念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在现代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历史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把握语言的丰富性和文化背景。
1.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 《广雅》-生,出也。 、 《广韵》-生,生长也。 、 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 、 《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 、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 《诗·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 《诗·小雅·信南山》-生我百谷。 、 徐光启《甘薯疏序》-种之,生且蕃。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组词】
生盛、 生化、 生骨、 生落、 生遂、 生荣、 生处、 生肌、 生条
2.
【妻】
以女嫁人。
【引证】
《汉书·吴芮传》。注:“妻,嫁女与人也。”-黥布归芮,芮妻之。 、
娶女子为配偶。
【引证】
《左传·桓公六年》-齐侯又请妻之。 、 《孟子》-好色,人之所欲,妻帝之二女,而不足以解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