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1 18:46: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18:46:51
“子罕辞宝”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子罕拒绝宝物”。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原文是“子罕辞宝,曰:‘我以不贪为宝。’”这里的“子罕”是指春秋时期宋国的贤臣子罕,他拒绝了别人赠送的宝玉,并表示自己以廉洁不贪为宝。因此,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廉洁自律,不贪图财物。
在文学作品中,“子罕辞宝”常用来赞扬那些廉洁自律、不图私利的人物。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道德品质、廉洁自律的话题时,人们可能会引用这个成语。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伦理学等,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讨论廉洁自律的重要性。
“子罕辞宝”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是古代文献中对子罕行为的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各种文学作品和日常交流中,成为表达廉洁自律的常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廉洁自律被视为重要的道德品质。子罕辞宝的故事体现了这种价值观,因此在教育、政治和社会生活中,这个成语被用来强调廉洁自律的重要性。
这个成语给人以正直、清高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在诱惑面前保持原则、不图私利的人物,激发人们对廉洁自律的尊重和向往。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在面对学生家长的礼物时,坚决拒绝,并以子罕辞宝的精神教育我们,这让我深刻理解了廉洁自律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子罕辞宝,清风自来, 廉洁自律,心自宽。 在诱惑前,坚守原则, 清白人生,何其美。”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官员在面对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宝时,坚定地摇头拒绝,背景是清风拂面的山水画。这样的画面和轻柔的古筝音乐相结合,可以很好地传达子罕辞宝的精神。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价值观可以用“廉洁”(integrity)和“正直”(honesty)来表达。例如,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中,他拒绝逃脱监狱,体现了对法律和道德的尊重,这与子罕辞宝的精神有相似之处。
通过对“子罕辞宝”这个成语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廉洁自律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是语言学的一部分,也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未来的学*和生活中,我将继续以子罕辞宝的精神为指导,坚持原则,保持清白。
宋人得玉,献诸司城子罕,子罕弗收。献玉者曰:……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春秋时期,宋国有人在开凿石料时发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是宝石,就抬到都城献给大臣子罕,子罕说如果给我,我们都失去了宝,我以不贪为宝。于是命人打磨宝玉到市场上卖掉,把钱交给宋人,派人护送他回家
1.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
2.
【罕】
(古字为爳”。形声。小篆字形,从网,干声。本义:捕鸟用的长柄小网)。
同本义。
【引证】
、 扬雄《羽猎赋》-罕车飞扬。 、 《史记·天官书》-毕曰罕车,主弋猎。
【组词】
罕车
3.
【辞】
(会意。本义:诉讼,打官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分争辩讼谓之辞。-辞,讼也。 、 《后汉书·周纡传》。注:“辞案犹今案牍也。”-善于辞案条教。 、 《书·吕刑》-皇帝请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
4.
【宝】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房子里有贝和玉,表示家里藏有珍宝,会意。在西周金文里,又加上一个声符“缶”(古音与“宝”同)。本义:珍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宝,珍也。 、 《诗·大雅·桑柔》-稼穑维宝。 、 《诗·大雅·崧高》-以作尔宝。 、 《谷梁传·定公八年》-宝玉者,封圭也。 、 《国语·鲁语》。注:“玉也。”-以其宝来奔。 、 《论语》-怀其宝。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和氏壁天下人所共传宝也。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戴朱缨宝饰之帽。
【组词】
珠宝;宝函、 珍宝、 宝肆、 宝冕、 宝钏、 宝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