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16: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16:24
“画虎画皮难画骨”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说画**时,画它的外表(皮)相对容易,但要画出它的骨骼结构则非常困难。这个成语比喻表面模仿容易,但要深入本质、掌握核心则很难。
这个成语的出处不详,但它反映了**人对于表象与本质关系的深刻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强调深入本质的重要性。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强调了“形”与“神”的区分,即外在形式与内在精神的差异。这种思想在艺术、哲学和日常生活中都有所体现。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深刻、内省的感觉,提醒人们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要追求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在学和工作中,我经常遇到需要深入了解事物本质的情况。例如,在学一门新技术时,仅仅掌握表面的操作是不够的,还需要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和逻辑。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画虎画皮难画骨, 表面文章易成空。 深入骨髓方为真, 本质掌握始为功。
想象一幅画中的**,外表栩栩如生,但仔细观察却发现骨骼结构不够准确。这种视觉上的差异可以引发对表象与本质的思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asy to copy the form but hard to grasp the essence”,强调了形式与本质的差异。
“画虎画皮难画骨”这个成语深刻地揭示了表象与本质的关系,提醒我们在学和生活中要追求深入理解,而不仅仅是表面的模仿。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帮助我更加注重内涵和本质的掌握。
俗语说得好:~,知人知面不知心。
1.
【画】
(会意兼指事。金文。上面是“聿”(yù),象以手执笔的样子,是“笔”的本字;下面象画出的田界。整个字形,象人持笔画田界之形。本义:划分,划分界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画,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画之。 、 《左传·襄公四年》-画为九州。 、 《汉书·地理志上》-画壄分州。
【组词】
画野分疆、 画土分贡、 画地、 画界
2. 【虎】 [方言] 虎不拉:比喜鹊稍大的一种鸟,性猛善鸣。
3.
【画】
(会意兼指事。金文。上面是“聿”(yù),象以手执笔的样子,是“笔”的本字;下面象画出的田界。整个字形,象人持笔画田界之形。本义:划分,划分界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画,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画之。 、 《左传·襄公四年》-画为九州。 、 《汉书·地理志上》-画壄分州。
【组词】
画野分疆、 画土分贡、 画地、 画界
4.
【皮】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个口,表示兽的头;一竖表示身体;右边半圆表示已被揭起的皮;右下表手。“皮”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用手剥兽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皮,剥取兽革者谓之皮。 、 《广雅》-皮,剥也。 、 《战国策·韩策》-皮面抉眼。 、 《释名》-皮瓠以为蓄。
【组词】
皮面
5.
【难】
灾难;祸害,人为而产生的祸害。
【引证】
《孙子·谋攻》-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 《资治通鉴》-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 诸葛亮《出师表》-危难之间。 、 《国语·晋语》-以免于难。 、 《资治通鉴》-芟夷大难。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故及于难。
【组词】
排难解纷;苦难、 逃难、 落难、 蒙难、 罹难、 避难
兵难,指反抗或叛乱。
【引证】
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组词】
发难、 首难
6.
【画】
(会意兼指事。金文。上面是“聿”(yù),象以手执笔的样子,是“笔”的本字;下面象画出的田界。整个字形,象人持笔画田界之形。本义:划分,划分界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画,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画之。 、 《左传·襄公四年》-画为九州。 、 《汉书·地理志上》-画壄分州。
【组词】
画野分疆、 画土分贡、 画地、 画界
7.
【骨】
尚未开放的花朵。
表示声、形、动作。
【组词】
骨都都、 骨骨农农、 骨辘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