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9 01:56: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9 01:56:39
“倒枕搥床”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倒置枕头并用拳头捶打床铺。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极度悲伤或愤怒,以至于无法入睡,情绪激动到需要通过捶打床铺来发泄。
在文学作品中,“倒枕搥床”常用来描绘人物在遭遇极大打击或失望时的情感状态。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类似的表达方式,如“气得睡不着”或“伤心到极点”,则更为常见。在专业领域,这个成语可能不太适用,除非是在讨论心理学或文学分析时。
“倒枕搥床”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文人对情感表达的一种形象化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某些文学作品中仍然可以看到其身影。
在**传统文化中,情感的表达往往较为含蓄,因此“倒枕搥床”这样的成语提供了一种形象化的方式来描述极端的情感状态。这种表达方式在古代文学中尤为常见,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情感表达的一种规范和期待。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深刻的悲伤和愤怒。它让我联想到一个人在极度痛苦中挣扎的画面,这种情感的强烈程度几乎无法用言语来完全表达。
在我的生活中,虽然我很少直接使用这个成语,但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我经常遇到类似的情感描述。这让我更加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帮助我在自己的写作中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夜深人静时,星辰黯淡无光,
倒枕搥床声,悲鸣穿透夜长。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昏暗的房间里,枕头倒置,拳头重重地捶打在床铺上。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沉闷的捶打声和深沉的叹息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ss and turn”(辗转反侧),用来形容因焦虑或悲伤而无法入睡的状态。这种表达虽然不如“倒枕搥床”那样形象化,但也传达了类似的情感状态。
“倒枕搥床”这个成语在描述极端情感状态时非常有力。它不仅提供了视觉和听觉上的联想,还深刻地表达了情感的强度。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帮助我更丰富地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强我的写作表现力。
着我倒枕搥床怎生卧,到二三更暖不温和,连这没人情的被窝儿也奚落我!
1.
【倒】
上下、前后颠倒。
【引证】
《礼记·曲礼》-倒筴侧龟于君前。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倒影江中。
【组词】
倒序、 倒用印、 倒错、 倒景、 倒三不着两
向相反方向移动。
【引证】
李贺《秦王饮酒》-酒酣渴月使倒行。
【组词】
倒车;倒回、 倒兵、 倒仰、 倒跟脚
2.
【枕】
(形声。从木。本义:枕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枕,卧所荐首也。 、 《诗·陈风·泽陂》-辗转伏枕。 、 《易·坎》。郑注:“木在首曰枕”。陆绩注:“枕闲碍险害之貌。”-险且枕。 、 《战国策》。-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组词】
枕上之花、 枕箱、 枕山、 枕中术、 枕中书
3. 【搥】
4.
【床】
(形声。从木,爿(pán)声。本义:坐卧的器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牀,安身之坐也。从木,片声。字亦作床。古闲居坐于牀,隐于几,不垂足,夜则寝,晨兴则敛枕簟。 、 《易·剥牀》王注?-在下而安者也。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组词】
单人床;双人床;帆布床;折叠床;卧病在床;床裙、 床地平、 床背阁、 床上安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