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08: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08:51
“琴心相挑”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用琴声来表达心意,相互之间进行情感的交流和挑逗。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男女之间通过音乐或其他艺术形式来传达爱慕之情。
在文学作品中,“琴心相挑”常被用来描绘浪漫的场景,如古代诗词中描述的才子佳人通过琴声来表达彼此的情感。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用,但在讨论古代文化或艺术交流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音乐学或文学研究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分析艺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琴心相挑”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文化背景,特别是与文人雅士的生活和艺术创作密切相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可能有所变化,但其核心意义——通过艺术形式表达情感——保持不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琴被视为高雅的艺术形式,常与文人墨客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因此,“琴心相挑”不仅是一种情感表达方式,也是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的体现。
这个成语给人以浪漫和优雅的联想,让人想到古代文人墨客的风雅生活和深情的爱情故事。它激发了人们对美好情感和艺术表达的向往。
在现代生活中,虽然直接使用“琴心相挑”这个成语的机会不多,但它可以用来形容现代人在音乐会或艺术表演中通过音乐来表达情感的情景。
在创作一首诗或故事时,可以描绘一个场景,其中两个人通过共同演奏一首曲子来表达他们的情感,从而体现“琴心相挑”的意境。
想象一幅画面,两个人坐在月光下的庭院中,一人弹琴,一人倾听,周围是静谧的自然景色。这样的场景可以通过音乐和视觉艺术来表现,增强“琴心相挑”的意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usic speaks where words fail”(音乐在语言无法表达时说话),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强调了音乐在情感表达中的作用。
“琴心相挑”这个成语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艺术和情感交流的一种象征。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同时也能够在现代语境中找到其应用的可能性。
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
你雄姿秀骨风度好,瞥然见把人魂消,又不是~,一意愿咏桃夭,谐白发附青霄。
西汉时期,辞赋家司马相如在梁孝王死后回到成都老家,他家十分贫寒,生活十分艰难。他的朋友邻邛县令王吉邀请他去大财主卓王孙家去做客。他看上了卓王孙的寡妇女儿卓文君,两人以琴心相挑,回到他那家徒四壁的家,开始过他们清苦的生活
1.
【琴】
(本作“珡”。象形。小篆字形,象乐器形,上面“玨”象弦和弦柱,下面象琴身。本义:拨弦乐器。俗称古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琴,弦乐也。神农所作,洞越练朱五弦,周加二弦,象形。古文从瑟金省声。 、 《广雅·释乐》-神农氏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宫商角徵羽,文王增二弦,曰少宫、少商。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乐琴书以消忧。
【组词】
琴史、 琴书、 琴床、 琴柱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3.
【相】
(会意。从目,从木。本义:察看;仔细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相,省视也。 、 《尔雅》-相,视也。 、 《书·盘庚上》-相时憸民。 、 《书·召诰》-惟太保先周公相宅。 、 《礼记·月令》-善相丘陵。 、 《诗·鄘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 《论衡·订鬼》-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不敢复相士。 、 、 《二刻拍案惊奇》-颠倒相来,到底只是一个盖儿。
【组词】
相尸、 相女配夫、 相脚头
4.
【挑】
(形声。从手,兆声。本义:挑拨,挑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挑,挠也。 、 《庄子·太宗师》-挠挑无极。 、 《汉书·高帝纪》-汉王欲挑战。 、 《史记·司马相如传》-故相如以琴心挑之。 、 《文选·枚乘·七发》。注:“窕当为挑。史记曰:‘目挑心招’。张晏汉书注曰:‘挑,娆也。’”-目窕心与。 、 《列子·杨朱》-媒而挑之。
【组词】
挑三豁四、 挑头子、 挑眼、 挑茶斡刺、 挑缀、 挑拨弄火、 挑引、 挑泛、 挑招、 挑狎、 挑情、 挑发、 挑谑